《笠山农场》以日本占领时期台湾农村破产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咖啡农场兴衰史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台湾农村经济的凋敝,更表现了反抗封建的同姓之婚,颂扬了冲破落后习俗的反抗斗争精神。作品寄托了作者对纯真爱情的殷切希望,具有令人陶醉的乡土气息。
小说出版后获得当年“中华文艺奖”,并改编成电影《原乡人》在大陆放映。
钟理和(1915—1960),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台湾屏东县农家,是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一生坎坷,19岁时,爱上了本村的一位姑娘,由于同是钟姓,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但为了和这种陈旧的婚姻观念作斗争,他大胆地带领台妹“私奔”,逃到大陆东北的大连、沈阳、北平等地流浪谋生,直到1946年抗战结束后才返回台湾。其作品大部分是以台湾的农村社会为背景,对我们了解台湾,特别是了解台湾的客家社会以及台湾客家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钟理和的代表作原乡人是短篇小说,我没看过,就看这个长篇,作者的文笔还是很不错的,台湾人能有这样的文字功底已经很难能可贵了,不过对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还是有所欠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这位居然压番白鹿原,恐怕有点不太公允吧
评分关于土地、阶级的书写架构与同姓之婚有些脱节,不如砍去前者琐碎的铺垫,毕竟后者驾轻就熟,而且真挚动人。
评分关于土地、阶级的书写架构与同姓之婚有些脱节,不如砍去前者琐碎的铺垫,毕竟后者驾轻就熟,而且真挚动人。
评分宝岛乡土志,有乡土文化中特有的淳朴自然,也有乡土文化中特有的愚昧保守——同根同源,大莫如此。结尾也算情理之中,大山不管种什么,都是一样沉默屹然。
评分钟理和的人生正可以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作注解。不同于《原乡人》的沉思,《同姓之婚》的自怨自艾,《笠山农场》里细腻的乡土景物描写,清亮的客家山歌,慢节奏的爱情,描绘了一个田园牧歌般的时代。然而我们又恰好知道了那个时代的残忍,于是笠山农场的春天就因其短暂脆弱而显得愈发明媚,咖啡香甜、穿着红布衫的女人健硕而美丽,年轻的生命像流水一般。小说过半,致平爱上了同姓的淑华。同姓像一个梦魇笼罩了作者的写作生涯,他的文字里处处透着由于同姓结婚带来的痛苦情绪,本文也不例外。淑华怀孕后,情节更是急转直下,同姓结婚的二人连夜私奔,咖啡苗因病菌大规模死亡,农场里倔强的老工人默默死去…文章最后,笠山农场被少兴卖给他人,世间再无这农场了。 「山鸟不管人间事,犹向农场深处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