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從對張愛玲小說的直譯式改編,對李碧華小說的改寫,引用劉以鬯、金庸等小說的意念對都市寓言的重述,以及對中國古典小說的顛覆和解構等等,在在講述一座浮城百年滄桑的故事。
在「藉來的時空」中,他們試圖從中國傳統的「前現代」中追尋現代香港的文化之根,在全球化語境中念茲在茲地「懷鄉」,而其中的苦悶、頹廢乃至陷入身份的迷失,以及對瞬息萬變時空的無力把握,恰也是都市人的現代性體驗。香港電影將商業性與藝術性,傳統與現代,去國與懷鄉,犬儒與哲學融於一身,最終確立瞭文化身份的主體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分析和結論莫名陳舊感
评分與李歐梵的“文學改編電影”相比,李冰雁的“香港電影的文化記憶”藉鑒華格納所提齣移植、注釋、近似等手法,將香港1980、90年代電影細分為四種改編進程。作者頗能從近代思潮如海德格爾、本雅明等去描繪、佐證電影文化與當下(香港)社會局勢(意識)的變遷;同時將文學、電影的語境分野,做瞭簡練、粗淺的分析。至於書中闡述的電影藝術爾爾,我想是見仁見智。大抵而言,仍值得一讀;特彆針對於近代香港電影的“主體”詮釋與分析。
评分與李歐梵的“文學改編電影”相比,李冰雁的“香港電影的文化記憶”藉鑒華格納所提齣移植、注釋、近似等手法,將香港1980、90年代電影細分為四種改編進程。作者頗能從近代思潮如海德格爾、本雅明等去描繪、佐證電影文化與當下(香港)社會局勢(意識)的變遷;同時將文學、電影的語境分野,做瞭簡練、粗淺的分析。至於書中闡述的電影藝術爾爾,我想是見仁見智。大抵而言,仍值得一讀;特彆針對於近代香港電影的“主體”詮釋與分析。
评分根據文中著墨最多的內容來看,好像對人性的挖掘,港人對於九七迴歸的身份認同迷惘,對於1950前上海的懷舊,可以搬到任意80-90一代香港電影的解析裏。不過也可以當作是本不錯的電影分析文獻綜述。
评分根據文中著墨最多的內容來看,好像對人性的挖掘,港人對於九七迴歸的身份認同迷惘,對於1950前上海的懷舊,可以搬到任意80-90一代香港電影的解析裏。不過也可以當作是本不錯的電影分析文獻綜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