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纔,浙江紹興人。齣生於沒落的封建傢庭。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産階級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9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錶瞭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瞭新文化運動的基石。還創作齣版瞭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已經成為一部“必讀的民族典籍”。還有迴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呐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而已集》《三閑集》。
《墳》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魯迅的雜文被世人稱為“史詩”,他在藝術上突齣地運用史筆,生動形象地引據事實,錶達自己的是非愛憎,指陳時弊,論證古今。通過雜文,魯迅顯現齣他不屈不撓與舊勢力戰鬥到底的革命形象。
一、 《坟》的前几篇为文言,且极长,后面为白话,也不短。鲁迅在《坟》的《题记》中说:「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写在<坟>后面》又云:「我有时喜欢将陈迹收存起来……集杂文而名之曰《坟》...
評分之前对鲁迅有一个刻板印象:活到中年看鲁迅才最合适,有些人生阅历再看鲁迅会更合适。这个说法仔细掂量起来,倒没有什么错处,毕竟文字都是人生经验的结晶。 可现在却认为,最应该看鲁迅作品的,倒是像我这般年纪的青年人,三观还未形成完全,对事物的看法尚可有改变的余地的青...
評分《坟》收录的作品跨度较大,从1907年到1925年,1927年出版,81年版《鲁迅全集》中定位是论文集,除了开篇的几篇文言文论文外,其它的,我觉得更像是长一些的杂文。 放在最前头的几篇论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论的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和人物,基本的立场是进化论的——这是当年教...
評分记2019年3月3日读书会 昕: 对有意义的历史的讽刺。 杨: 杂文是较难分类的一个文体。 诗词歌赋占主导的古代。古人理解的文十分宽泛,并非现在的四分法(从西方移植而来)。 《文心雕龙》有100多种文体。 现在的审美看起来很精,其实狭隘。 在鲁迅之后,杂文在文学中获得了真实地位...
評分“国骂”怕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口头语了,无论其男与女、老与幼、尊与卑,反正都是要来一句国骂,最为自己的开口语或者是结束语,也有将其穿插于自己的整个讲话,重复出现,无所累烦,竟至以开心、难过、悲愤、激动,都是要大展其威的。我们的国骂由来已久了,我是很想找一找...
文言文晦澀難懂,白話文一知半解,後幾篇尤為精彩。洞若觀火,擲地有聲,徹底揭露社會弊病。像一個往無前的勇者,用文字感召國民覺醒和青年崛起。“我們追悼瞭過去的人,還要發願:要自己和彆人,都純潔聰明勇猛嚮上。要除去虛僞的臉譜。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強暴。……我們還要發願:要人類都受正當的幸福。”
评分魯迅先生批判的國民性與社會頑疾,現在仍然健壯地長在社會裏,這纔是悲哀。很多文章都是從小處著眼,比如鬍須到牙齒,慢慢牽引齣所要討論的議題。單就「我之節烈觀」,無論是立論、論證,還是結構和情緒,都值得公眾號寫手們反復研讀。
评分#71微讀
评分#20 魯迅不光強在對國人的洞若觀火,迄今也能讓讀者看之流汗。還有那種極高超,極有水準的論說技巧,他到底是怎麼能把他覺得理所應當的事情,說的讓人覺得,也的確理所應當?言語背後的說服力相當的讓人啞然
评分第一次讀到魯迅的古文。想起來一句話 魯迅的文章永遠不會過時。這混沌的世界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