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鲁迅的杂文被世人称为“史诗”,他在艺术上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9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
之前对鲁迅有一个刻板印象:活到中年看鲁迅才最合适,有些人生阅历再看鲁迅会更合适。这个说法仔细掂量起来,倒没有什么错处,毕竟文字都是人生经验的结晶。 可现在却认为,最应该看鲁迅作品的,倒是像我这般年纪的青年人,三观还未形成完全,对事物的看法尚可有改变的余地的青...
评分一、 《坟》的前几篇为文言,且极长,后面为白话,也不短。鲁迅在《坟》的《题记》中说:「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写在<坟>后面》又云:「我有时喜欢将陈迹收存起来……集杂文而名之曰《坟》...
评分《坟》收录的作品跨度较大,从1907年到1925年,1927年出版,81年版《鲁迅全集》中定位是论文集,除了开篇的几篇文言文论文外,其它的,我觉得更像是长一些的杂文。 放在最前头的几篇论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论的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和人物,基本的立场是进化论的——这是当年教...
评分前四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读得真是对白话文运动感恩戴德。之后就开始顺畅了。 有意思的是,《坟》里面居然有好几篇是鲁迅对女性和女权的探讨。《我之节烈观》开篇讨论“人心日下,国将不国”的论调,结果没想到几段之后,直接过度到“节...
评分前四篇写于1907年的文章读得难受,1918年在《我之节烈观》就发出了“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的呐喊,十年见证白话文的发展。
评分本想说犀利与刻薄是迅哥儿的一体两面,待读到最后一章,却为这个刻薄之人心中的寂寞与温柔感动。 这集子里的语句可堪抄写。鲁迅当真是那个背负黑暗的闸门奋力呐喊的人,是带领国人走向“正当的幸福”、“健全的身心”的旗手。再看看今天的社会,鲁迅的旗手大概还能当一百年。
评分这一本杂文较差,尤其是读过《而已集》之后。但其中《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非常喜欢,最后的跋《写在<坟>后面》写得极为恳切,这篇跋倒是可以五星加的。
评分牙痛篇有共鸣
评分#71微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