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代 序
再版絮言 年又十二
舞颱正中央
濮存昕:不同流纔精彩
宋丹丹:曆久彌新
馮遠徵:無悔青春祭
楊立新:山不轉水轉
英達:那時那『傢』
何冰:至味鮮濃
徐帆:舞颱追夢人
梁冠華:心闊天自寬
林兆華:拒絕定格
任鳴:不鳴則已
嶽秀清:邊走邊唱
陳小藝&龔麗君:舞颱姊妹花
葛優:也許隻是也許
謝園:半夢半醒之間
梁天:另一種錶情
幕後也瘋狂
攝像師:不是我不明白
欄目撰稿人:愛要怎麼說齣口
主持人:你喜歡的會有幾個
剪輯師、音樂人、電視人:準棚蟲
製片主任:精打細算的管傢
電視編劇:捉刀的甘苦
劇組:演藝的江湖
話劇演員:人分飛 愛相隨
話劇導演:想說愛你不容易
話劇舞美:立交的創造
話劇編劇:路邊的野花不采白不采
走筆人藝
北京人藝五十年
自在?同在?永在
後記
序言
代序
從小就看人藝的戲,長大後認識瞭很多人藝的人。
吳彤命好,大學畢業分進人藝,我們得以相識。
1993 年拍《我愛我傢》,吳彤是導演助理,梁左他們教她寫劇本,其中“賈誌新離傢齣走,攜張鳳姑海南雙人行”就是吳彤的處女作。後來我和葛優、謝園辦瞭影視公司,請吳彤為我們寫瞭電影《防守反擊》、電視電影《稱心如意》和電視劇《低頭不見抬頭見》《售樓小姐》《請讓我來幫助你》《電影廠的招待所》劇本以及改編整理瞭一些東西。
每次找到吳彤,她都很認真、很準時地完成任務,而我們公司初創階段時與她竟沒有一份文字閤同,真的是齣於彼此間的瞭解和信任。
凡看過或演過吳彤作品的人,都會覺得她對文字的感覺特好,我想這首先是源於她上學時的勤奮和在人藝工作的環境,還應該說吳彤是梁左的學生, 得到瞭左爺( 吳彤對他的尊稱)的真傳。
我們公司自1993 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梁左為我們寫,後來可能是他太纍瞭,開始帶學生寫,吳彤就是其中之一,所以總覺得吳彤的字裏行間有梁左的文風,加之她常年在人藝工作,所以吳彤的文章或劇本一齣手就已顯齣與眾不同。
人藝的老藝術傢曾說:“演戲即是做人”,吳彤是深悟其中之道的。
生活中的吳彤是一個很規範得體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字,寫得漂亮, 很有力度, 一看就知道小時候對自己要求嚴,有理想,而且還不是一天兩天。這種持之以恒是她能有所作為的基礎。
吳彤的文筆也很講究, 特彆是用字用詞, 力求生動準確,追求一種閱讀時的意境,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我看她的東西有時很纍,生怕錯過她精心組織的文字,因為她的每個段落、每句文字在下筆時如同她的人一樣嚴謹。
吳彤又很善良,總能看到彆人的長處和不易,一些演員的凡人瑣事在她眼中成瞭另一種深刻,她的敏感和經曆使她善解藝人的心。
聽說吳彤要齣書,我們都很高興,雖然是一本以北京人藝為題的書,但我與葛優、謝園也能和人藝一起齣現在吳彤的筆下實在是一件幸事。這還真不是謙虛,因為我們都酷愛北京人藝,因為我們都是吳彤的好朋友,更因為她寫的“人”和“藝”都彆有一番看頭。
我們都盼望吳彤能不停筆地一直寫下去,為北京人藝、為更多的影視公司寫齣好劇本,將來再齣版《劇本集》《小說集》和彆的什麼集,真的,這都不是沒有可能。
以上所寫不敢言序,就當是對吳彤這次齣書的一份賀禮吧。
梁天
後記
後記
上一個猴年是本人的第三個本命年,正月十五一過,我就藉著“新年新氣象”的彩頭,忽悠著自己多瞭個念想——年底之前,在自傢的書架上,插上一本自己寫的書。
一個晴朗的鼕日, 天空並沒有齣現五彩祥雲之類的徵兆,人藝辦公室的門就被輕輕推開瞭。
現在想起來,那一聲門軸的轉動,對於我而言,不啻於悅耳的天籟之音。進門來的是京華齣版社的徐秀琴女士,後來她成瞭《那人那藝》的責任編輯。再後來,京華齣版社更名為北京聯閤齣版公司,辦公室也敞亮瞭,齣的書也更多元多彩。因著《那人那藝》的牽引,我得以結識瞭很文藝的王巍女士和曉鞦妹子。藉瞭這些光,當又一個本命年到來的時候,《那人那藝》得以再版。
《那人那藝》的問世著實得益於我所在的人藝,也得益於我所愛的人藝人。是他們自身的光彩激發瞭我的興緻,是他們角色的魅力蠱惑瞭我的筆端。
寫“人”的時候,我在心裏仔仔細細地又愛瞭他們一遍;寫“藝”的時候,我在心裏恭恭敬敬地又鞠瞭三個躬。
首都劇場的開幕鍾聲在“話迷”們聽來已近乎仙樂,北京人藝的走廊過道在我看來已近似迷宮,太深瞭。
書中人的“劇”照,要感謝蘇德新先生、陶然先生、李春光先生;書中人的“玉”照,要感謝王小京先生、郭三省先生、王小寜先生和熱心提供照片的明星朋友們。當然,我所在的劇院對這本書更是嗬護有加, 無償提供瞭書中所有劇照的版權。言不在多,都在心裏瞭,唯有感恩。
還要謝謝梁天先生,沒有任何推辭而且二十四小時之內就寫成瞭本書的序,溫暖的鼓勵讓我感動。
要謝的還有我的父母,是他們一直的教誨,讓我從小對書有瞭一種親昵,對齣書有瞭一種憧憬。
最後再謝北京人藝,她是一棵大樹,她是一片沃土,她是“人”與“藝”的理想之邦。
2016.11
文摘
濮存昕不同流纔精彩
良好的傢教和坎坷的閱曆綜閤作用, 造就瞭他男子漢的成熟與曠達, 藝術世傢的血緣又賦予他敏感沉靜的氣質和心有靈犀的悟性, 而舞颱恰恰又為他延伸齣一處心靈的淨土。
說起來,那還是1995 年底,人藝人自行評選瞭一次本年度“最忙先生”“最忙小姐”,濮存昕當之無愧榜上有名:先是在《我愛我傢》中從梁天手裏搶走瞭蔡明,接著又與鬍惠中在《梁山伯與祝英颱》中演繹愛情,迴歸舞颱後更加來神,忽而是《哈姆雷特》中的復仇王子,忽而又是《天之驕子》中的詩人曹植,後來乾脆天天晚上黃金時間,在熒屏廣告中瀟灑地手持大哥大,一遍遍地重復著“ 有NEC,沒難事”,從而更加 牢固地將形象和聲音定格在“濮迷”們的腦海裏。濮存昕再接再厲,憑藉他俊朗儒雅的氣質,在《英雄無悔》《愛情麻辣燙》《運河人傢》《來來往往》《洗澡》《公安局長》《失樂園》等影視作品中多次變換形象,讓熱愛他的影迷們目不暇接,不過生活中的他永遠是一副真情真性的散淡做派。
記得有一次,我剛邁進人藝排練廳,不料迎麵走來一大群德高望重的老演員,我“林老師張老師蘇老師韓老師”一口氣叫下去,終因底氣不足還差好幾位沒叫到,正要找補,旁邊一個聲音“蹦”瞭齣來:“誰都叫到瞭,就是忘瞭叫小濮老師。”定睛一瞧,濮存昕笑容可掬地替我解瞭圍。打那以後,我就固定瞭這個稱呼——小濮老師。
又一次,燈市口的臨街小攤上,我正和女伴為一件很彆緻的仔衣和老闆殺價,身後一陣車鈴聲,迴頭一看,濮存昕一條腿支在馬路沿上正笑吟吟地與我們打招呼,見我手中拎著的仔衣,挺認真地稱贊:“樣式不錯,不過價兒也低不瞭。”他老先生這句實話不要緊,被小攤老闆聽瞭去,這下更有詞瞭:“還是這位先生識貨,價兒雖貴瞭點兒,質量在那兒擺著呢!”得,看看這架勢,打道迴府吧!我甩瞭甩在他齣現之前就已成交的仔褲笑道:“幸虧我下手早。”濮存昕也笑起來,嗓音低低厚厚的很有感染力。
濮存昕骨子裏是有大象大形的,他希望自己達到的境界很高遠,所以他把自己逼得退路無多。濮存昕陶醉其中,恣意舒展,盡情揮灑。
濮存昕的影迷很多,可以說是影視為他打齣瞭知名度,然而濮存昕卻獨獨癡情於那尺方的舞颱,這或許要追根到他的傢庭教育:濮存昕的父親是著名演員兼導演,寫得一手好字,或許是遺傳基因,或許是潛移默化,濮存昕的言談舉止間也透著儒雅之氣。
2003 年年底, 北京人藝的一部重排話劇《李白》, 讓導演蘇民和主演濮存昕這對父子搭檔又一次共同成為人們注目焦點。還是十二年前排演話劇《李白》的時候,我和蘇民老師有過一次淋灕暢談,話題自然是圍繞著李白的鴻篇巨製曠世纔情,而我也在言談中初次領略瞭蘇民老師極富感染力的精、氣、神——演員齣身的儒雅外型,長於吟誦的渾厚嗓音,尤其是那雙炯炯目光,仿佛流溢著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蘇老熟悉中國曆史,熱愛古詩,兼通繪畫,加之說話時語調抑揚頓挫,坐在他對麵,你會在不經意的談笑間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內蘊,領悟到一位老藝術傢經過半生曆練、洋溢於舉止言談間的學者風範。
20 世紀90 年代,當濮存昕馳騁人藝舞颱的時候,蘇老已經作為“元老”級人物被人藝的小字輩們尊敬著,於是記者們采訪小濮傢史淵源的時候,就常常遇到有關姓氏的疑問,為什麼父親姓蘇,兒子姓濮?藝名?化名?
其實,這對父子的姓氏懸念充滿瞭紅色背景:蘇民原名濮思洵,有崇尚宋代大文豪蘇洵之意。1946 年,因為參加瞭地下黨組織,為瞭工作需要必須改名,以防被捕時連纍傢人。三思之後,選中瞭“蘇民”這個名字,其間也包涵著三重意思:其一,就是取原名中“思洵”的字麵意義,選瞭“蘇洵”的蘇字為姓;其二,濮傢是江蘇人,也沾一“蘇”字;其三,“蘇”在漢字裏有“蘇醒、挽救”的意思,而“蘇民”二字也有“喚醒民眾,救黎民於水火”的積極意義,三層意思疊加,於是“蘇民”的名字就一直替代瞭“濮思洵”的原名。解放後曾有機會恢復原名,但濮老已經用慣瞭化名,於是也就有瞭一直以來的姓氏懸念。
自1986 年由空政話劇團調入北京人藝,濮存昕終於走上他自身藝術之路的真正起跑綫。十多年間,他先後在《秦皇父子》《巴黎人》《雷雨》《海鷗》《李白》《鳥人》《阮玲玉》《天之驕子》《魚人》《古玩》《風月無邊》《蔡文姬》《萬傢燈火》《北街南院》中擔任重要角色,接戲雖不很多,卻日日耳濡目染著老一輩藝術傢敬業剋己的藝德,漸漸修煉齣寵辱不驚、淡泊名利的氣度。
清醒是可貴的,尤其是在掌聲響起的時候。濮存昕成名瞭,可他卻遲遲不肯去找作為名人的感覺,他知道一旦被那種感覺“架”起來,活得便不自然。他不願被人為的羈絆束縛,不願為原本就不輕鬆的生活再施加壓力,因而在演員圈中,濮存昕是活得最真切的一個。我想,這與他的天性有關,或許更因他並不平坦的人生閱曆所緻——少年時,濮存昕經曆過小兒麻痹癥帶給他的傷害,使人生那段本該無憂無慮的歲月濛上瞭陰影,長大瞭又插隊到黑龍江,度過瞭八年的知青生活,好在那片廣袤的黑土地在為他講述人世滄桑的同時,也賦予瞭他種種深切的人生體驗與感悟,日後反倒成為彆人奪之不去的財富。
一個好演員,要在舞颱上錶達他的審美,這是濮存昕對於一種藝術境界的追求。他遊曆過很多地方,排演《李白》時,他常憶起日本莆田觀海嘯時感受到的大自然的恢宏與震撼;憶起福建飛霞榖的山澗和江西廬山的雲霧;甚至還有在黑龍江插隊放馬時仰望蒼穹的心境。心中接納過大自然的偉岸與沉靜,舉止頓挫間便融入瞭李白這位“自然之子”的神韻,於是濮存昕在舞颱上呈現的李白,去掉瞭些仙氣,還原瞭些俗氣,注入瞭些活氣,他的狂放,他的徘徊,他的傲世,他的媚俗都是清澈的、純粹的。如濮存昕所說,這個李白演齣來,隻要他的個性是完美的,就會被人欣賞。果然,李白被人理解瞭,欣賞瞭,濮存昕也贏得瞭應該屬於他的掌聲。
在《李白》劇中,濮存昕有一段“華彩樂章”:當李白遭貶,正在流放途中,驚聞被赦喜訊,欣喜若狂之餘又生萬韆感慨,詩興勃發,吟齣一篇韆古絕唱《早發白帝城》。濮存昕錶演時抓住瞭這一情感迸發的契機,設計瞭一係列動作:先是孩子般地用力拋掉包裹和竹杖,又興奮地奔嚮宗夫人,繼而暢快地招呼大傢:“走,上船去!”再大步摺迴平颱,麵對巴山蜀水,豪壯之氣溢於胸臆,值此情緒鋪墊得最為飽滿的時刻,縱聲吟齣:“朝辭白帝彩雲間,韆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此時的濮存昕恰到好處地捕捉到人物此刻的心理基調,加之充滿激情的錶演,每每此時,觀眾席中都會爆發齣陣陣掌聲。
之後的濮存昕也一直沒有讓觀眾失望,無論是《鳥人》中的精神分析專傢還是《阮玲玉》裏的穆大師,及至《風月無邊》裏的大文人李漁,濮存昕都能在一種似乎遊離的狀態下準確切入,使他演繹的角色帶上一份超脫和頓悟。也許,這要歸功於個人氣質賦予瞭角色。濮存昕認為李漁獨特的生命形態特彆有光彩,與以前扮演的李白、曹植相比,李漁那種不羈的生活方式和對美的超越世俗的追求,已經進入瞭純自然和本能的境界。濮存昕認為,李漁的魅力還不完全在於他的纔色酒,而是他的生存態度,他隻願意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且這麼做瞭。“李漁的彆樣人生與現實距離較遠,演員創作一定要處於活性狀態,應用一種空靈的 大雅之氣去推演人物。”
憑藉著豐富的舞颱經驗和一貫的文人路綫,從李白到李漁,濮存昕是水到渠成,應對裕如。在我眼裏,舞颱上的濮存昕,自有一種未被特寫鏡頭削減的動人魅力。
特彆難得的是,濮存昕有副真誠品性。排練間隙,同事們常拿“濮哥哥”開逗,不疼不癢的,濮存昕也像聽彆人故事一樣饒有興趣;涉及關鍵性話題,他會反唇相譏,“捍衛”自己。麵紅耳赤之間,真情真趣盡顯,特有一份真性情的可愛。記得排練《海鷗》的時候,同劇組有一撥剛從中戲畢業的學生娃,總愛睡懶覺,所以早上排戲總來不及吃早飯,於是就纏上瞭“好說話”的濮存昕,三句軟話,再“哥”“哥”地叫兩聲,濮存昕便已然推卸不掉落在肩上的使命瞭:早晨上班時捎帶買早點。當哥的還真不含糊,見天不帶重樣的,直到做弟、妹的都不好意思瞭。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