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梁实秋
出品人:
页数:25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009955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美食
  • 梁实秋
  • 散文随笔
  • 中国
  • 生活
  • 散文
  • A文学
  • 随笔
  • 美食
  • 生活
  • 散文
  • 饮食文化
  • 雅舍
  • 品味
  • 闲情逸致
  • 传统文化
  • 饮食哲学
  • 日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梁实秋先生在美食上的才华展示:火腿、醋溜鱼、烤羊肉、酱菜、汤包、炸丸子……既有饭馆酒楼的看家菜,又有平民百姓的家常菜,一壶烫酒,两三好友,或对影独酌,都写得极好。

梁实秋笔下的“吃”,不只是舌尖上的味道,朴素的文字记录了那些温存的岁月,字里行间飘散的是人间烟火,旧时北平的那些味道,仿佛穿过时光,带着乡愁和忆旧。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饮食一端,是生活艺术中的重要项目,未可以小道视之。梁实秋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把各色吃食写得活色生香,读起来非常有趣,并在美食的“盛宴”中得以体味人生。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历任东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编译馆编纂。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去台后曾任编译馆馆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及文学院院长。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

目录信息

第一辑
味是故乡浓
烧 鸭 / 002
锅烧鸡 / 005
芙蓉鸡片 / 007
烤羊肉 / 009
烧羊肉 / 011
白 肉 /013
爆双脆 /015
炸丸子 / 017
乌鱼钱 / 019
铁锅蛋 / 020
饺 子 / 031
水晶虾饼 /033
汤 包 / 035
煎馄饨 / 037
核桃腰 / 039
核桃酪 / 041
酪 / 043
栗 子 / 046
酸梅汤与糖葫芦 /048
豆汁儿 /051
烧饼油条 / 053
酱 菜 / 022
茄 子 / 024
菠 菜/ 026
满汉细点 /028
鸽 / 058
拌鸭掌 / 060
糟蒸鸭肝 / 061
咖喱鸡 / 063
腊 肉 / 065
佛跳墙 / 067
狮子头 / 070
醋熘鱼 / 072
两做鱼 / 074
瓦块鱼 / 076
鲍 鱼 / 078
黄 鱼 / 080
生炒鳝鱼丝 / 082
鱼 翅 / 085
鱼 丸 / 088
海 参 / 090
西施舌 / 092
干 贝 / 094
炝青蛤 / 096
蟹 / 099
火 腿 / 102
豆 腐 / 105
熘黄菜 / 108
龙须菜 / 110
韭菜篓 / 111
菜 包 / 113
笋 / 115
莲 子 / 118
八宝饭 / 120
烙 饼 / 122
薄 饼 / 124
粥 / 126
锅 巴 / 128
面 条 / 130
第二辑
品尝四海香
吃中有真意
第三辑
厨 房 / 134
五斗米 / 138
味 精 / 141
吃 / 143
饭前祈祷 / 144
圆桌与筷子 / 147
馋 / 150
吃 相 / 153
请 客 / 156
读《中国吃》 / 159
再谈“中国吃” / 168
读《烹调原理》 / 173
读《媛珊食谱》 / 178
《饮膳正要》 / 181
关于苹果 / 185
窝 头 / 188
由熊掌说起 / 191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 194
炸活鱼 / 195
大 菜 / 198
腌猪肉 / 199
狗 肉 / 202
萝卜汤的启示 / 205
说 酒 / 20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爱吃,但称不上会吃,所以不敢妄称自己在吃食上是个讲究的人,尤其跟我爸相比。但若是说到嘴馋,我毫无悬念地在老沈家排得上座次。幼年的时候,曾为了一个葱油烧饼,不惜翘课早退,待买到之后,心满意足,而留在唇齿间的葱油香亦远胜书香。这几年年纪渐长,嘴巴愈发地馋起来...  

评分

记得高晓松曾经算过,按照一个人活70年,大概在世20000天,每天三顿饭,一生也就只有60000顿可吃。抛出睡过没吃的早饭,减肥不能吃的晚饭,不知味的前十年后十年,能吃的也就不足40000顿。这这个算法醍醐灌顶, 让我更是不敢亏待自己的舌头和胃脘。 而梁老先生对于馋的释义更妙...  

评分

八月有桂,满城浮香,虽寓居城市,也可不时偶遇,撩云之气从公园、路边花池或者某个院落飘溢而出,不见花枝、只闻异香。不禁想起梁实秋先生《雅舍谈吃》之中讲到,桂花煮栗子正是路边小店的无上佳品。 饮食是生活之大“要”,隋代《食经》、宋代《食珍录》、元代《饮...  

评分

评分

大概一周前,室友买回了一个全自动电饭煲,晚上放入米和水,定时,早上起床就可以喝粥了。可是,很难吃!粥一点都不粘稠,几乎就是熟饭粒熟豆子加清水的组合,所以还是宁愿早起40分钟,用大锅和普通电饭锅熬上一锅粘稠的粥。 现代人工作紧张,在生活琐事上就贪图快和便捷,我...  

用户评价

评分

【藏书阁打卡】最喜欢第一部分——《味是故乡浓》,有娓娓道来之感。虽然我对北平的吃食不熟悉,也很难想像是如何色香味俱全,但是我喜欢他从文字中透露出来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感情,甚至是寥寥几笔提到的与友人相关的美食回忆。有些篇目的叙述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了解烹饪过程时,可能问了许多问题,才能把一些细节都记录下来。印象较深刻的是《请客》一篇,“说来奇怪,客人单身者少,大概都有宝眷,一请就是一对,一桌只好当半桌用。有人请客广发笺帖,心想总有几位心领谢谢,万想不到人人惠然肯来”,也学到很多词,比如““饘”是稠粥,粥指稀粥。”再比如“得膏馋吻”(比起蟹黄我也更喜欢吃蟹膏)。

评分

(2020-5-kindle)又吃果子狸又吃熊掌的,过分了!

评分

【藏书阁打卡】这本谈吃的集子是算是美食杂文里面的经典之作了,过人之处在于“丰富”,既有关于做菜的方法,又有品尝经典菜肴的感受;既有关于饮食风俗的考证,又有对当时著名餐馆的臧否;既有对食物本身的研究,也有关于餐饮文化的论述;每篇之中还夹杂着很多名人轶事,读罢之后感觉收获了太多的信息量。民国时候的美食家,那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梁作为文化精英自然有这个口福,能吃到一等一的美食。而现在的美食文,基本已经回归大众,文化精英已经吃不起上乘的美食了,能吃得起的又写不出来,能写出来的多少有些营销软文之嫌。所以今天看来,要真的享受口腹之欲,还得自己亲力亲为啊~

评分

【藏书阁打卡】用现在的话来讲,梁先生就是一正宗“吃货”啊!哪有好吃的,哪个饭馆有何当家菜,用料如何,如何烹制,口感如何,真是娓娓道来,几乎可以让人想象出那种口舌之上的感觉。梁先生的这本书,讲的都是很接地气的各种吃食,从饺子到包子,从烤鸭到排骨汤,很多细致的烹饪步骤完全可以跟现在的菜谱相媲美。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讲吃,这无非就是一本探食录,借由吃食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南北文化的差异,还有满满的乡愁和浓浓的对亲情的怀念,都是有温度的。书中提到的很多方言和一些特色的美食,也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怀念家乡的风味和妈妈的味道,这或许是食物在饱腹之外的意义所在。

评分

【藏书阁打卡2019-18】谈美食的文化,老先生很专业了。出身够好,从小在大家庭长大,又混迹文化圈,大家都有同样“吃”的爱好,文学素养好,能够引经据典,所以孕育出这样有文化内涵的一本谈美食的书。不同于那些只是聊在哪哪哪能吃到什么东西的美食介绍书(充其量就是美食地图),梁老在书中也为我们展现了许多谈及美食的古文古诗,还将许多思乡之情和想念家人友人的感情也夹杂其中,这正正说明了食物与我们的情感之间难舍难分的关系。人生因为有美食而变得多么精彩啊!感谢所有美食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