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城市

比特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威廉·J.米歇尔
出品人:拜德雅
页数:232
译者:余小丹
出版时间:2017-4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8904704
丛书系列: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
图书标签:
  • 未来
  • 网络生活
  • 预言
  • 城市
  • 视觉文化
  • 建筑
  • 文化
  • 美国
  • 科幻
  • 城市
  • 未来
  • 科技
  • 人工智能
  • 数字世界
  • 虚拟现实
  • 探索
  • 创新
  • 智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面世于20世纪末。在那时,计算机已开始普遍介入人类生活。作者威廉·J. 米歇尔教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深入而卓绝的研究。其研究领域十分开阔,涉及建筑学、媒介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本书则是在这一跨学科背景中展开。

它从当时既有的生活形制出发,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况,对 未来的人类生活进行了一系列设想。在这些构想里,从宏大的生活时空,到细微的身体发肤,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时间重置,建筑重组,身体和思维也重新调整。而这一切,也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经历和将面临的境况。

很大程度上,米歇尔教授的多数预言已经逐一得到实现,但他的思路在今日看来依旧是崭新的,而这正是本书所要为读者呈现的重点。本书从技术出发,却不止步于技术,而是对未来之可能的情动。

作者简介

威廉·J.米歇尔 William J. Mitchell (1944-2010),曾任教于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建筑学、媒体艺术学和自然科学,著有《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比特城市:未来生活志》、《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等 书。

-

译者 余小丹,英语笔译专业翻译硕士。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曾任教于深圳外国语学校,现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2015年出版译著《平衡》(第二译者)。

校者 陈毅平,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多年从事英语和翻译教学,主要研究兴趣为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出版有《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等译著。

目录信息

总序
1 布线
2 电子广场
空间/反空间
有形/无形
集中/分裂
同步/异步
窄带/宽带
偷窥/参与
邻近/连接
比特城市
3 电子市民
维特鲁威人/割草者
神经系统/身体网
眼睛/电视
耳朵/电话
肌肉/作动器
手/遥控装置
大脑/人工智能
在那里
4 重组建筑
外观/接口
书店/比特店
书架/服务器
美术馆/虚拟博物馆
剧院/娱乐设施
校舍/虚拟校园
医院/远程医疗
监狱/电子监视程序
银行业务室/自动柜员机
交易大厅/电子交易系统
百货商店/电子购物广场
工作/在网上工作
在家/在电子之家
分解/重组
可程控的场所
5 软城市
房地产/网络空间
荒蛮西部/电子边疆
人定法/编程条件语句
面对面/接口
在现场/在网上
街道网/万维网
邻里/多用户虚拟空间游戏
围场/加密
公共空间/公共通道
在那里/接通那里
社区习俗/网络规范
诺利与网络
6 比特业
经济学101 / 0和1的经济学
有形商品/知识产权
移动材料/处理比特
实体交易/电子交易
现钞/电子现金
农奴/代理人
管辖权/逻辑界限
领土/拓扑学
电子政治/电子民意调查
驱逐/系统操作员的黑名单
监视/电子圆形监狱
网络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7 获取优质的比特
1835年:前工业聚居地
1956年:通勤城市
1994年:网真时代
公元2000年:比特圈
致谢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预想未来的作品与真实未来所见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当这类作品谈论的还是科技生活的状态而非有特指的技术进展时。不同于科幻电影往往把一个过早的未来提前,这样的偏差在《比特城市》中显得有些“迟钝”,或也可视为适时,作者米歇尔写了一个好似在现今来看过于近的未来...

评分

预想未来的作品与真实未来所见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当这类作品谈论的还是科技生活的状态而非有特指的技术进展时。不同于科幻电影往往把一个过早的未来提前,这样的偏差在《比特城市》中显得有些“迟钝”,或也可视为适时,作者米歇尔写了一个好似在现今来看过于近的未来...

评分

预想未来的作品与真实未来所见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当这类作品谈论的还是科技生活的状态而非有特指的技术进展时。不同于科幻电影往往把一个过早的未来提前,这样的偏差在《比特城市》中显得有些“迟钝”,或也可视为适时,作者米歇尔写了一个好似在现今来看过于近的未来...

评分

预想未来的作品与真实未来所见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当这类作品谈论的还是科技生活的状态而非有特指的技术进展时。不同于科幻电影往往把一个过早的未来提前,这样的偏差在《比特城市》中显得有些“迟钝”,或也可视为适时,作者米歇尔写了一个好似在现今来看过于近的未来...

评分

预想未来的作品与真实未来所见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当这类作品谈论的还是科技生活的状态而非有特指的技术进展时。不同于科幻电影往往把一个过早的未来提前,这样的偏差在《比特城市》中显得有些“迟钝”,或也可视为适时,作者米歇尔写了一个好似在现今来看过于近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面对这些熟悉成习惯的城市场景,很难想象这本出版于1996年的书几乎实现了全部预言,也许,这就是科幻小说和学术著作的区别吧。

评分

面对这些熟悉成习惯的城市场景,很难想象这本出版于1996年的书几乎实现了全部预言,也许,这就是科幻小说和学术著作的区别吧。

评分

世纪末经典重译,二元对狂魔,既非未来学亦非老科幻,部分内容已成现实,部分内容仍显见识。章一讨论电子基础设施、章二讨论空间性、章三讨论肉身与政治、章四聚焦建筑、章五分析城市、章六关注经济、章七勾勒脉络。从引文可看出,城市的部分虽写得扎实却并不是最具开拓性的,相反讨论基础设施、肉身的部分却颇有灵光。上世纪大量出版的未来学著作在五到十年内应该得到更好地清理,如此才能看清老未来的道路是否仍在延续。

评分

太过时了……

评分

...在书店简单翻了以为是硬核科技预言书,回来仔细看发现是写于94年的,如今看来更适合初到地球的三体人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