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義書思想研究

奧義書思想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吳學國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3-1
價格:599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16223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印度
  • 奧義書
  • 瓦拉納西
  • 2017
  • 泰姬陵
  • 奧義書
  • 哲學
  • 印度哲學
  • 吠陀
  • 思想史
  • 宗教思想
  • 古代思想
  • 智慧傳統
  • 文本研究
  • 精神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屬於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是國內學術界對奧義書進行係統、深入研究的首部專著,也是國際學術界對奧義書進行研究的部頭最大的一部作品,包括第一捲“奧義書精神的曆史·自然的精神”、第二捲“奧義書精神的曆史·自由的精神”、第三捲“奧義書精神的曆史·本真的精神”、第四捲“奧義書的觀念與實踐”、第五捲“奧義書思想的影響”。不僅對主要的奧義書參照梵本進行瞭重譯,盡量根據學界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彌補舊譯的不足;而且對奧義書思想與吠陀、梵書思想的源流關係,及其對印度各教、各派思想(尤其是數論、瑜伽派和佛教)的影響進行瞭充分、詳盡的分析;並根據思想發展的自身邏輯,對本來十分含混曖昧的奧義書思想進行瞭細緻、精確的疏理、闡釋,使其呈現齣清晰的發展輪廓,呈現為一個曆史的有機整體;還力圖闡明推動奧義書精神進展的最終動力,以及其體現的精神自身展開的邏輯;此外,從比較哲學視角齣發,將奧義書思想發展的每一環節,都與西方、中國思想進行瞭廣泛、深入的比較。本書所取得的成果不僅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印度文化,而且有助於深化我們對人類精神自身、對它的發展規律的認識。此外,本書對於奧義書對佛教和中國文化影響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更準確。

著者簡介

吳學國,湖北公安人,1967年5月生。1990年本科畢業並參加工作。1995年獲哲學碩士學位。後於南京東南大學任教。1997年考入復旦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專業為佛教哲學。現為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佛教哲學、印度哲學和比較哲學研究。承擔的課程有印度哲學史、佛教哲學、比較哲學等。

圖書目錄

第一捲
(奧義書精神的曆史?自然的精神)
序 言 1
緒 論 1
第一節 哲學史與精神史 3
第二節 奧義書的思想背景:吠陀晚期與梵書的思想 20
一、神性的失落 37
二、祭祀的熱狂 43
三、本原的追問 59
四、自然的反省 86
第三節 關於奧義書的年代 100
第四節 奧義書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111
一、奧義書與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神秘主義 118
二、奧義書與西方思想 127
第五節 本書的主要思路 151
第一部 奧義書精神的曆史
引 子 167
第一編 自然的精神 189
引 論 190
第一章 神話的精神 201
引 言 201
第一節 斫剋羅衍尼和萊剋婆的學說 211
一、斫剋羅衍尼的學說 212
二、萊剋婆的學說 217
第二節 該祗夜 223
一、作為存在大全的自我 224
二、生命火祭 228
小 結 233
第二章 功利的精神 243
引 言 243
第一節 早期的實質說 248
一、日說 249
二、水說 253
三、火說 254
四、甘露說 255
五、風說 260
第二節 耆跋厘 263
一、五火說 263
二、虛空說 269
三、生命觀想 272
第三節 優陀羅羯 277
一、優陀羅羯的宇宙觀 279
二、優陀羅羯的生命思考 294
三、祭儀學 305
小 結 312
第三章 倫理的精神 323
引 言 323
第一節 茶跋拉 330
一、十六分說 331
二、梵是元氣、喜樂、虛空 334
三、元氣說 339
第二節 考史多啓 342
一、考史多啓的元氣論 343
二、考史多啓的祭祀學 347
第三節 愛多列亞 352
一、宇宙的發生 353
二、愛多列亞的生命思考 359
三、自我作為心識 368
小 結 371
結 語 379
第二捲
(奧義書精神的曆史?自由的精神)
第二編 自由的精神 401
引 論 402
第一章 道德的精神 432
引 言 432
第一節 桑底厘耶 441
一、意為萬有之全體 444
二、觀想的實踐 447
第二節 阿闍世 450
一、大梵作為宇宙之全體 452
二、識作為萬有的根源 459
第三節 沙那庫摩羅 465
一、識作為存有之歸宿 466
二、自我作為圓滿 471
第四節 波羅多陀 481
一、識作為絕對 482
二、識作為認識的主體 486
三、對識我的敬思 488
小 結 492
第二章 宗教的精神 501
引 言 501
第一節 伽吉耶夜尼 521
一、自我與時間 524
二、永恒的自我:梵 530
三、兩種觀想 533
第二節 畢鉢羅陀 539
一、元氣之為絕對 542
二、十六分說 544
三、元氣與物質作為兩種基本原理547
四、元氣與自我 551
五、自我三位 558
六、對“Om”的觀想 563
第三節 那支啓多 573
一、自我的體性 584
二、自我與經驗存在 606
三、那支啓多的修行道 621
小 結 639
第三章 哲理的精神 670
引 言 670
第一節 耶若婆佉 681
一、以自我為基礎的本體論 691
二、耶若婆佉的人生論 717
第二節 步厲古 736
一、五身說 743
二、《鷓鴣氏奧義書》的宗教、倫理實踐 756
小 結 772
第四章 神秘的精神 796
引 言 796
第一節 首那伽 801
一、首那伽學說中的形上學 809
二、首那伽學說中的修道論 821
第二節 曼荼祗夜(蛙氏) 831
一、自我四位 835
二、Om 觀想 848
小 結 856
結 語 880
第三捲
(奧義書精神的曆史?本真的精神)
第三編 本真的精神 921
引 論 922
第一章 神聖的精神 959
引 言 959
第一節 白騾氏 968
一、幻化論 972
二、神性論 986
三、創世論 1001
四、人生論 1010
五、宗教思想 1015
第二節 頻伽羅子 1032
一、從幻化生成現實存在的機製 1034
二、現實自我 1041
三、解脫與世界幻相的消滅 1047
小 結 1054
第二章 無住的精神1075
引 言 1075
第一節 般若思想 1088
一、般若思想産生的曆史背景 1095
二、般若學的“空” 1099
三、二諦與中道 1119
第二節 瑜伽唯識思想 1133
一、萬法唯識 1140
二、虛妄分彆與阿賴耶識緣起 1142
三、從二諦到三性 1147
四、唯識的法性論 1154
五、正智與解脫 1160
小 結 1179
第三章 本己的精神1197
引 言 1197
第一節 彌怛黎氏 1204
一、至上我的意義 1213
二、現實的存在 1222
三、《慈氏》的修道論 1240
四、對異端的批判 1267
第二節 光明點奧義書 1273
一、本覺的形上學 1278
二、瑜伽:本覺的實踐 1288
小 結1300
結 語1324
第四捲
(奧義書的觀念與實踐)
第二部 奧義書的觀念與實踐
引 子1337
第一編 奧義書的觀念1343
引 論 1344
第一章 奧義書的存在論 1351
引 言 1351
第一節 自然的存在 1370
一、神話的存在 1371
二、宇宙論的存在 1387
三、生命論的存在 1411
第二節 內在的存在 1419
一、存在作為感覺 1420
二、存在作為理智 1422
第三節 超越的存在 1427
一、存在作為實體 1428
二、實體與主體 1433
三、二元化的存在 1441
第四節 同一的存在 1448
一、先驗的實在 1450
二、神秘的存在 1452
第五節 超絕的存在 1460
一、神聖的存在 1463
二、空的存在 1467
三、本己的存在 1472
小 結 1478
第二章 奧義書的自我論 1484
引 言 1484
第一節 自然的自我 1493
一、形器之我 1501
二、實質之我 1504
三、主體之我 1507
第二節 內在的自我 1522
一、感性之我 1525
二、理智之我 1528
第三節 實體的自我 1539
一、自我作為虛空 1542
二、實體作為意識 1548
第四節 絕對的自我 1559
一、思辨的自我 1560
二、直覺的自我 1569
第五節 本真的自我 1584
一、神聖的自我 1587
二、本己的自我 1590
小 結 1600
第三章 奧義書的神性論 1607
引 言 1607
第一節 自然的神 1612
一、感性的神 1615
二、客觀的神 1620
第二節 超越的神 1629
一、實體的神 1633
二、同一的神 1641
第三節 本真的神 1647
一、上帝作為神聖 1649
二、上帝作為自由 1657
小 結 1666
結 語1678
第二編 奧義書的倫理與宗教思想1685
引 論 1686
第一章 奧義書的倫理思想 1690
引 言 1690
第一節 倫理的主體 1692
一、命我的結構 1693
二、輪迴 1696
三、大我與小我 1704
第二節 倫理的實踐 1708
一、美德、職責、業 1709
二、傢庭倫理 1711
三、罪 惡 1716
小 結 1723
第二章 奧義書的宗教思想 1729
引 言 1729
第一節 自然的宗教 1733
一、祭祀的宗教 1734
二、倫理的宗教 1748
第二節 自由的宗教 1752
一、超越的宗教 1755
二、同一的宗教 1761
第三節 本真的宗教 1769
一、啓示的宗教 1771
二、本己的宗教 1775
小 結 1779
結 語 1782
第五捲
(奧義書思想的影響)
第三部 奧義書思想的影響
引 子1787
第一編 奧義書與印度哲學1801
引 論 1802
第一章 奧義書與數論思想 1807
引 言 1807
第一節 數論的主要觀念在奧義書中的發展1815
一、原我 1816
二、自性 1828
三、三德 1838
四、覺諦、命我 1841
第二節 數論的體係在奧義書中的逐漸成熟1851
一、二元論的確立 1852
二、轉變的係統 1864
小 結 1880
第二章 奧義書與瑜伽思想 1888
引 言 1888
第一節 兩種傳統在瑜伽形成中的交融 1894
一、從原始苦行到沙門瑜伽 1898
二、苦行實踐在婆羅門傳統中的發展 1910
第二節 瑜伽學在奧義書中的發展 1915
一、早期奧義書的實踐 1919
二、瑜伽在奧義書的産生和發展 1922
小 結 1941
第三章 奧義書與順世論和耆那教的思想 1950
引 言 1950
第一節 奧義書與順世論思想的形成1952
一、奧義書與順世論的唯物主義1957
二、順世論四大說的奧義書淵源 1958
三、身論的奧義書淵源 1962
第二節 奧義書與耆那教的思想 1968
一、耆那教的自我觀念的奧義書淵源 1969
二、耆那教的實體哲學與奧義書的關聯 1974
三、奧義書思想與耆那教的實踐 1979
小 結1985
結 語1988
第二編 奧義書與佛教1993
引 論 1994
第一章 奧義書與早期佛教 1999
引 言 1999
第一節 奧義書的形上學與早期佛教的理論
方麵 2003
第二節 奧義書與早期佛教的實踐 2007
第二章 奧義書與大乘佛學的發生 2012
引 言 2012
第一節 奧義書與大乘佛教禪觀的形成 2014
第二節 婆羅門思想與菩薩道的發生 2016
第三節 大乘信仰主義的興起與吠陀—奧義
書傳統 2020
第四節 奧義書與佛教對部派實在論的否定2023
第三章 奧義書與般若中觀思想 2026
引 言 2026
第一節 奧義書的“幻”與般若的“空”2027
第二節 奧義書與般若的形上學絕對 2033
第三節 二諦論的奧義書淵源 2042
第四章 奧義書與大乘唯識學的形成 2046
引 言 2046
第一節 唯識說的奧義書淵源 2047
第二節 本識概念的淵源 2052
第三節 種子與識轉變說的奧義書淵源 2057
第四節 禪觀作為奧義書思想滲透的途徑 2065
第五章 奧義書與如來藏佛教 2071
引 言 2071
第一節 法身如來藏說 2076
第二節 我性如來藏說 2083
第三節 法界如來藏說 2088
第四節 法性如來藏說 2091
第五節 淨心如來藏說 2094
第六節 真心如來藏說 2100
結 語 2127
總 結 2133
附錄一 常用外文文獻名縮寫 2158
附錄二 梵漢譯名對照 2161
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 2185
後 記 219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內容很好很有創見~但也正因如此,發揮成分較多,不適閤一些初學者入門

评分

內容很好很有創見~但也正因如此,發揮成分較多,不適閤一些初學者入門

评分

內容很好很有創見~但也正因如此,發揮成分較多,不適閤一些初學者入門

评分

內容很好很有創見~但也正因如此,發揮成分較多,不適閤一些初學者入門

评分

內容很好很有創見~但也正因如此,發揮成分較多,不適閤一些初學者入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