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9年。
该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做一补充。该作品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等,他在短篇小说的创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译者:
李文俊,著名翻译家,多年从事威廉·福克纳作品的翻译,1994年曾获中美文学交流奖。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喧哗与骚动》中,每当Compson家长子Quentin闻见忍冬的香气,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或者说,线性的,单箭头的时间,被强烈的感官记忆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妹妹Caddy的忧伤记忆,这些一小片,一小片的记忆在浓烈的植物香味里生长,扩散,最终横跨Quentin...
评分怜悯与愤怒 —福克纳小说中的几个词 【钟表】 1910年6月2日是昆丁·康普生自杀的日子。这一天的早晨7点到8点之间,昆丁正式登场了。他从一个白痴的呓语里走了出来,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开口说话了。他在说时间,说他爷爷留下的那块表,当初他的父亲给他这块表的时候说:“这只...
评分2008-01-17 Recently I've finished reading The Sound and the Fury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first time I encountered William Faulkner and the book was in the summer of 2003. I failed in the exam of Selected Reading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for the...
评分首先说明,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久仰福克纳大名,读过他的几个小短篇,但一直没有勇气去看大师的长篇小说,担心自己无力读懂。所以,得知李继宏的这版《喧哗与骚动》可以让普通人读懂福克纳,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下单了。 其实,我还蛮支持用不同颜色标注时间线的做法,因为...
1.多时间线闪回真的是一种阅读困难。人物名字众多又是另外一个阻碍。2.第二个章节开始,慢慢在钟表的嘀嗒声里故事更加立体化,并有哲学意味了。3.看完白痴讲的一团糟的美国家庭的故事,我不确定看完对我有任何收获,这是一本多么难看的书呀。蜗牛
评分独特的设计,四个视角,细微的意识流描写,沉迷到迷惑不解,读到最后,还是以莎士比亚《麦克白》结尾“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
评分我看书的时候自己的意识就从这里跳到那里再跳到别处,杂乱无序。但看福克纳真的把这种过程写下来,我还不太能接受,容易看晕。
评分给故事架构跪下
评分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每个人眼里的日子都是不一样的。人生大抵就是一段又一段的记忆剧场,回想的时候总会有互相串戏的时候。为什么是喧嚣和骚动,因为都没什么意义。只是细细读来,总是会因为他们的描述心头涌上一股忧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