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美国畅销书女作家。
1941年生,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女性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专栏作家,作品常出现在《哈泼》《国家》《新共和》等重要刊物中。
她出身底层,父亲是矿工,前夫是卡车司机,因此特 别 关注美国底层社会的生活。至今已出版21本著作,代表作有《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品《M型社会白领的新试炼》《街头的狂欢》《我在底层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等。
千年来,人类透过盛宴、装扮、舞蹈来狂欢庆祝,满足集体欢愉的欲望。从希腊人对戴奥尼索斯的崇拜,到中世纪热爱跳舞的基督徒,狂欢一直是西方本土文化的精髓。但欧洲人自十六世纪起,便将集体庆祝活动视为野蛮的外来文化,教会成功将庆典活动驱逐到教堂外的街道上,自此成为——嘉年华。
宗教改革后,新教徒视嘉年华为罪恶,欧洲殖民者更将各地原住民的舞蹈仪式消灭殆尽。事实上,菁英分子害怕庆典活动会破坏社会阶级。但这项根深柢固的传统并不容易消灭,从1960年代的叛逆摇滚,到1980年代体育嘉年华,都是在满足人类集体狂欢的欲望。我们生为社会性动物,天生便懂得分享喜悦,只要能尽情发挥,世界和平绝非空想。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全民可以参与的狂欢活动越来越少?无论是教权,还是其他集权,都会利用百姓的聚集来获得统治地位,但它们在握有权柄后,其实都不愿意看到人们聚集在一起。于是,几千年来就存在有压制集体狂欢的趋势。随着权力的集中,狂欢越来越少。
评分还行吧,说白了就是得放下手机,走上街头
评分庆祝无意义。
评分有意思,值得一看。差点被书名骗了,实际是部分按时间线排列的集体狂欢事件+分析,覆盖面比较广。如果要深入,可能要专门看别的书。(纸质较差。
评分不要欺负我读书少,作者引用的《金枝》《悲剧的诞生》《忧郁的热带》《想象的共同体》《乌合之众》还有max weber我都读过,其实就是大杂烩和断章取义,只是为了满足作者的论证。这本书只能说明,作者很喜欢尼采的酒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