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政黨史

俄國政黨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李永全
出品人:
頁數:599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
價格:1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01011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蘇聯
  • 政治
  • 俄羅斯
  • 俄國史
  • 蘇聯研究
  • 曆史
  • 蘇聯史
  • 政黨
  • 俄國史
  • 政治史
  • 黨史
  • 蘇聯曆史
  • 政權演變
  • 革命曆史
  • 政治製度
  • 曆史事件
  • 意識形態
  • 社會變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關於俄國政黨(主要是蘇共)曆史的專著。它分上、下兩捲,詳盡地論述和分析瞭20世紀人類社會曆史發展中最重大的兩個事件——十月革命和蘇聯解體。上捲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為背景,通過分析研究俄國各政黨産生的曆史條件、綱領、策略,通過對各政黨進行分析和比較,揭示瞭布爾什維剋黨誕生、發展和成功的曆程,以及布爾什維剋一黨製的確立和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的形成過程,從一個側麵考察瞭蘇聯模式的形成及其特點;下捲以20世紀80-90年代蘇聯在經過發展、興盛和停滯之後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為背景,通過對戈爾巴喬夫本人和其推行的改革,以及當時蘇共所作所為詳略得當的分析,揭示瞭導緻蘇共權力金字塔坍塌的種種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共産黨曾是蘇聯政權的核心,是蘇聯憲法確立的社會領導和指導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聯共産黨的曆史就是蘇聯的曆史,而沒有蘇共起領導作用的蘇聯也就隻能麵對解體的命運瞭。

著者簡介

李永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曾長期在中共中央編譯局從事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校訂以及馬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俄羅斯曆史及當代國際問題的研究。著有《列寜的新經濟政策原則及其國際意義》(俄文專著,1990年)、《俄國政黨史》(1999年齣版,2006年第三次印刷)和《莫斯科詠嘆調》(2005年)等;主編《俄羅斯發展報告》《絲路列國誌》等;在國內外各種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及政論作品百餘篇。主要譯著有格裏加爾的《為歡樂而生》、瓦·博爾金的《戈爾巴喬夫沉浮錄》、尼·雷日剋夫的《大動蕩的十年》、肖洛霍夫的《他們為祖國而戰》、伊·列昂諾夫的《獨臂長空》等。

圖書目錄

前 言
上捲 權力金字塔的形成
序 言
第一章 俄國政黨産生的曆史條件
一 政黨的概念和西方政黨的産生
二 俄國政黨的分類
三 19世紀下半葉俄國的改革
四 俄國農業和工業的發展及其特點
五 自由主義思想的傳入
六 民粹主義與民粹派
七 馬剋思主義的傳播
第二章 俄國主要政黨的齣現及其綱領
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主要政治力量
二 君主製的衛士——黑幫和“10月17日”同盟
三 陛下的反對派——立憲民主黨
四 農民社會主義的鼓吹者——社會革命黨
五 舉黑色旗幟的無政府主義者
六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建立與黨內分裂
第三章 1905~1907年:革命的演習
一 1905年革命的起因
二 第一次革命時期的俄國政治舞颱
三 布爾什維剋和孟什維剋的策略分歧
四 社會革命黨人的鬥爭策略
五 資産階級政黨對革命的態度
六 斯托雷平改革及其失敗的原因和意義
第四章 戰爭與政黨
一 大戰的爆發及其對俄國的影響
二 戰爭期間的黑幫和十月黨人
三 立憲民主黨在戰爭期間的活動
四 孟什維剋和社會革命黨人在戰爭期間的錶現
五 戰爭期間的布爾什維剋與列寜的革命理論
第五章 二月革命後多黨閤作的嘗試
一 二月革命爆發與君主製被推翻
二 立憲民主黨與臨時政府
三 蘇維埃的産生及孟什維剋和社會革命黨人的活動
四 布爾什維剋走齣地下狀態
五 戰爭和土地問題
六 俄國形成瞭多黨製嗎?
第六章 從資産階級民主革命走嚮社會主義革命
一 列寜的《四月提綱》和布爾什維剋黨的策略
二 孟什維剋和社會革命黨人對革命前途的認識及其策略
三 立憲民主黨人與反動將軍叛亂
四 嚮社會主義過渡的準備
五 十月革命的爆發及其曆史意義
第七章 國內戰爭時期的集中製試驗
一 是立憲會議,還是蘇維埃
二 圍繞布列斯特和約的鬥爭
三 “戰時共産主義”實踐與契卡的活動及其影響
四 布爾什維剋與孟什維剋和社會革命黨人的摩擦
五 積極參政的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及其命運
六 俄共(布)第二個黨綱
第八章 新經濟政策時期:經濟民主與政治集中的探索
一 新形勢下布爾什維剋與各黨派的關係
二 俄共(布)十大與新經濟政策
三 《關於黨的統一的決議》及其影響
四 無政府主義者的命運
第九章 布爾什維剋黨在社會中的地位
一 布爾什維剋一黨製的確立
二 執政黨與國傢政權
三 黨同其他社會組織的關係
四 黨同人民的關係
第十章 共産黨與蘇聯體製
一 共産黨的組織政治活動
二 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
三 關於黨內民主
四 誰來監督執政黨
五 列寜遺囑
六 斯大林體製的形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下捲 權力金字塔的坍塌
序 言
第十一章 蘇聯共産黨——蘇聯社會的脊梁
一 蘇聯共産黨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二 蘇共中央的結構
三 蘇共職能與蘇聯政府職能的重疊
四 蘇共意識形態工作與蘇美意識形態競爭
五 蘇共的決策機製和乾部政策
小結
第十二章 蘇聯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穩定下的隱憂
一 戰爭廢墟上建立的福利社會
二 龐大的軍工綜閤體及其對蘇聯政治和經濟體製的影響
三 能源依賴型經濟結構的形成
四 冷戰條件下的蘇聯對外政策
五 蘇美爭霸,不僅是軍事競爭
小結
第十三章 葬禮催生齣的年輕領導者——戈爾巴喬夫
一 勃列日涅夫逝世,功過難以評說
二 安德羅波夫改革,偉大的創舉與曆史之謎
三 契爾年科——力不從心的守攤者
四 戈爾巴喬夫——沒有選擇的選擇
小結
第十四章 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開始與新思維
一 蘇共中央四月全會,初次提齣“改革”
二 蘇共第二十七次代錶大會及其新思想
三 禁酒運動:目的和後果
四 國內和國際上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
小結
第十五章 經濟改革:願望與結果
一 1987年蘇共中央一月全會與全麵經濟改革的開始
二 具體改革措施的齣颱與效果
三 經濟改革效果與經濟危機之謎
小結
第十六章 戈爾巴喬夫周圍的人——並非都是誌同道閤者
一 安·葛羅米柯——傑齣的外交傢,失望的伯樂
二 蘇共意識形態掌門人——利加喬夫
三 實乾傢——尼·雷日科夫
四 神秘的雅科夫列夫
五 阿·盧基揚諾夫——與戈爾巴喬夫從戰友到反對派
六 瓦·梅德韋傑夫——戈爾巴喬夫忠實的追隨者
七 瓦·博爾金與蘇共中央總務部
八 切爾尼亞耶夫——蘇共中央機關裏的兩麵人
九 謝瓦爾德納澤——有爭議的外交部部長
十 強力部門領導人及其特殊地位
小結
第十七章 戈爾巴喬夫對曆史問題的態度及其對改革進程的影響
一 蘇共意識形態的演進過程
二 對蘇聯體製的曆史評價與改革
三 對斯大林的評價——否定的不僅僅是個人
四 卡廷慘案——揭案的時機藏有玄機
五 蘇聯人民——一個全新的民族稱謂
小結
第十八章 蘇共第十九次全國代錶會議與政治改革的開始
一 蘇聯共産黨全國代錶會議的曆史
二 蘇共第十九次全國代錶會議的背景和籌備
三 代錶會議的議程、結果和曆史意義
四 蘇聯憲法第六條的命運及其對蘇共的意義
五 戈爾巴喬夫的立場——改革曆史上最大的謎團
小結
第十九章 民族問題的激化威脅到國傢的穩定與完整
一 蘇聯的建國理論是列寜關於無産階級革命和民族問題的理論
二 民族國傢的法律地位
三 蘇共的民族乾部政策
四 改革過程中的民族問題與民族衝突
五 人民陣綫——民族獨立的先鋒
小結
第二十章 非正式組織的齣現與發展
一 何謂非正式組織?
二 共青團與非正式組織
三 蘇聯工會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四 非正式組織的主要類型
小結
第二十一章 蘇共內部分裂與社會上政治黨派湧現
一 蘇共思想上的分裂
二 蘇共組織上的分裂
三 蘇聯社會的分裂與多黨的産生
小結
第二十二章 蘇共第二十八次代錶大會及其作用
一 代錶大會前夕蘇聯及蘇共內部的形勢
二 代錶大會的召開與過程
三 蘇共綱領的變化及蘇共二十八大的主要影響
四 蘇共黨內的分歧與鬥爭
小結
第二十三章 經濟走嚮崩潰,社會矛盾激化
一 經濟改革停滯,管理失靈,市場供應中斷
二 商品短缺導緻實行配給製,社會抗議浪潮迭起
三 煤礦工人大罷工,矛頭指嚮有玄機
四 人民失望,許多蘇共黨員退黨
五 “500天計劃”——市場狂想徵
小結
第二十四章 俄羅斯聯邦共産黨的建立與俄羅斯領銜的主權進程
一 為什麼俄羅斯聯邦在蘇共內部沒有自己的共和國黨組織
二 俄羅斯聯邦共産黨的建立
三 俄羅斯尋求主權——獨立於誰?
四 主權大潮的掀起——蘇聯走嚮解體
小結
第二十五章 “新奧加廖沃進程”與“8·19”事件
一 “新奧加廖沃進程”:是改革聯盟國傢的嘗試還是被迫之舉
二 “8·19”事件:過程與後果
三 蘇共被查禁、迫害,沒有抵抗地退齣曆史舞颱
四 被侮辱的蘇共中央機關工作人員
小結
第二十六章 彆洛韋日叢林的密謀
一 彆洛韋日協議的簽署
二 獨立國傢聯閤體的成立
三 戈爾巴喬夫——無可奈何花落去
小結
沒有蘇共的國傢與失去國傢的蘇共(代跋)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沒有任何新東西,教科書。。。

评分

在早年同名著作的基礎上補充瞭蘇聯共産黨的下半場,所謂”坍塌”,作為社科院東歐俄國所的所長,堅持瞭曆史唯物主義取嚮,實事求是,非常精彩,難得的佳作。

评分

不得不說,李老師功底非常深厚,把近代俄國的許多政黨都梳理瞭一遍,恰好把我在70年那本書中留存的一些疑問給解決瞭。推薦與《蘇共高層決策70年》《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共同閱讀更佳。

评分

對蘇共的建立與消亡的過程做瞭梳理,可以作為知識補充性的閱讀。

评分

在早年同名著作的基礎上補充瞭蘇聯共産黨的下半場,所謂”坍塌”,作為社科院東歐俄國所的所長,堅持瞭曆史唯物主義取嚮,實事求是,非常精彩,難得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