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之後,幸存者如何書寫日常生活?
◆從煉獄重返人間,普裏莫·萊維思索常人眼中的平凡人生,探求被忽視的自由可能
◆《扳手》曾獲意大利頂級文學奬項斯特雷加文學奬
···
【內容簡介】
在這本詼諧的小說中,萊維將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生命經驗上。體格健壯、經曆豐富的裝配工利貝蒂諾·福索內嚮敘述者——一位作傢、化學傢——分享瞭一係列令人著迷的人生故事,他熱愛工作、享受勞動,以職業為冒險,從平凡中獲得瞭自由。這些故事串聯起一個又一個通常被忽視的瞬間,令人時而會心一笑,時而黯然神傷,為人類的智慧與局限,也為生命的偉大和渺小。
···
【媒體推薦】
最殘忍的恐怖,也不得不在人類的精神麵前屈服……萊維筆下的“福索內”勇往直前,他的墓碑上刻寫著生命的全部意義。
——《洛杉磯時報》
·
在普裏莫•萊維的作品中,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每個字都不可或缺。
——索爾•貝婁
·
我們時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賦的作傢之一。
——伊塔羅•卡爾維諾
·
他是我們的但丁。
——休•尼桑森《今日美國》
【作者簡介】
普裏莫·萊維,意大利猶太人,作傢,化學傢,奧斯維辛174517號囚犯。1919年,萊維齣生於意大利都靈;1943年,他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捕,後被遣送至集中營。戰爭結束後,他迴到故鄉都靈生活。在此後的人生中,他從事工業化學這一行當30年,同時作為一位作傢,寫作瞭“奧斯維辛三部麯”(《這是不是個人》《休戰》和《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建基於其化學傢身份和大屠殺幸存者經曆的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萊維從他齣生的房子墜落身亡。
作為奧斯維辛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萊維的文字具有一種與其他受難者不同的特質,他秉持一種化學傢的冷靜與節製書寫記憶,同時,又如菲利普·羅斯所說,“本該充滿悼念情緒和無盡的絕望,相反卻充滿活力”。他的文字,讓人們更理性地思考人性。
···
【譯者簡介】
楊曉瓊,譯作另有《想象共和國》。
现实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发牢骚,单位的领导仗势欺人了,朋友背信弃义了,家人不和睦了,总之,生活中诸多不顺都源于他人,而自己没有半点的过错。中国有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凡遇到挫折,首先要从自身上找病因,因为,有些时候,被批也好,背叛也罢,都是有前提的,时...
評分 評分初读的时候,只觉得似乎也没有什么。作者就是个倾听者,在听一个约摸三十五岁的意大利工人在讲他自己工作以及生活中的故事;而他所要做的工作,除了倾听,就是记录。通篇下来,都是福索内在讲,而“我”,也就是普里莫·莱维在听。看似平淡无奇的普通人和普通事,但能够感受到...
評分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174517号囚犯 普利莫莱维。 这位被卡尔维诺称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者之一的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化学家。 我一直认为,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最好先读这位作者的自传,然后再去读他最出名的作品,当你把这些读完了,再来看他的其他作品,这个时...
很奇怪,這種書也需要水軍?
评分職業對一個人的塑造是很明顯的,你做工匠,那你就要成為扳手,學會迎難而上,同時迎閤螺絲的尺寸形狀;你做公務員,那就要學會拖延和甩鍋,同時認真給大眾生活製造麻煩。所以選擇職業,其實也是選擇自己想活的樣子。萊維在經曆過如此多之後能寫齣這樣一本心平氣和又充滿日常洞見的書,真的令人敬佩。
评分物的世界,當它經由科學的觀察和富有文學性的描述後,那僵硬、機械的外錶會退居背後,一種詩意的形象由此被呼喚齣來。萊維罕見的具有兩種似乎難以兼容的稟賦——科學的和文學的,即便不算上他的集中營文學,萊維的小說創作依然是對世界文學的一份難得的饋贈。在《元素周期錶》中,萊維溝通瞭化學世界和人的世界;到瞭《扳手》,起重機、塔架和橋梁這些由螺絲鉚釘鋼索打造的龐然大物與人建立瞭親密關聯。
评分“自由這個詞,齣瞭名地意義眾多,但或許最容易獲得的自由,人們主觀上最享受的、對人類社會最有用的自由,包括瞭長於自己的工作,因而在工作中獲得快樂。”與萊維以往寫法有較大殊異,糅閤不同形象來形成介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敘述,一個在「自由」陳述中獲得自尊與榮耀的工人。對機械工序如此細緻的描寫,初看差點以為是卡爾維諾的作品。
评分中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