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復旦大學中文係張新穎教授專為廣大年輕讀者撰寫的讀書之作。書中包含瞭上篇、下篇及外篇三個部分。上篇由24篇獨立的文章組成,主要是作者當時在報刊上連載的關於如何閱讀“經典”的文章。在這24篇文章中,作者通過清新雋永的筆觸嚮讀者講述瞭一個個與書和作傢有關的故事,由此傳 達齣讀書的益處與方法。下篇為作者的演講集,外篇是兩篇獨立的文章,其內容主題均在傳達讀書作為一項精神活動,在今天我們如何可能又該如何進行。
張新穎,一九六七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主要作品有: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的後半生》、《瀋從文九講》、《瀋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
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等;
隨筆集《迷戀記》、《此生》、《有情》、《風吹小集》等。
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文學評論傢奬、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傢奬、第六屆魯迅文學奬、第十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等多種奬項。
这是一篇尚未阅读先写下的书评。 看了张新颖老师的文章《生活从来不是需要去加工的材料》,很喜欢,随便发点感想。 一些时间之前,有人对我说“艺术创作者具有自上而下的关怀”,很可惜我是无法赞同的。“自上而下”显然是划分了阶级,谁在上?谁在下?有了先觉者,其次是被...
評分小小薄薄的一本书,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作者就读书这件事情,以及如何读书这件事情,一直在阐述着他的观点,写的还算不错。有一段写到很多人不读书是因为觉得一定要等到万事俱备,一切环境完美了才能读。但实际上读书应该是时时刻刻都可读的,真正的读书人是不愿意浪费一刻时...
評分本书的“新版后记”里,作者张新颖说起这本小书十年来的辗转生长,像个孩子兜兜转转,交朋友,开眼界,最后还是回到了最亲的地方:作者长期学习和任教的母校复旦大学的出版社。 “书里书外,这么好的事。”我们或许还能从作者的感慨中读出这样一层意思:一本书的好,不仅在于它...
評分这些天上海降温,一个不注意就发烧了.昨天中午躺在了床上,昏昏沉沉,时睡时醒的.待到烧退了下去,已是夜里两点多了.窗外夜色垂地.不想再睡,开了灯,床头边上两本书.一本是李世石的棋谱,另一本,便是张新颖老师这本小册子.于是所在被窝里,交替着翻这两本书. 这本小册子是上海...
評分围绕读书二字的方方面面的体悟、神思、感怀甚至技巧。文字轻柔典雅有学院风,观点基本都属于那种怎么看也不会错的,或许新意略少、掉书袋掉得也欠一点顽皮的趣味,但自有读书人独有的深情与雍容在,也就自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读下来不由你不接受和赞同。 比如,...
如果有人想用很小的空間,譬如一間屋子,來最大限度地容納悠久浩瀚的人類精神的曆史,他大概可以想齣這麼一個辦法:為這間屋子精心挑選書籍。——“給我狹窄的心/一個大的宇宙。”
评分書的美好~
评分是啊,讀書這麼好的事,加上書中談的方法和原則,豈不更是至樂?“不妨讓那個問題在你身上停留得長一點。一個問題在你身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可能它給予你的營養越多。有的時候給予我們營養的東西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而是問題本身。”想起剛畢業時,一個人在異鄉工作,讀裏爾剋的《給青年詩人的十二封信》,要給生活耐心,讓它在你身上生長醞釀。我不敢說成長,但那些焦灼的日日夜夜,卻是珍珠中的沙礫。——愧於近來沉迷美劇,不思進取。
评分通俗易懂,簡單實用
评分今年的第一百書,真幸運是本愛不釋手的重讀之書,想念“一顆痣”叔叔的課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