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这个世界

爱这个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出品人:
页数:555
译者:陈伟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9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43302
丛书系列:走近大思想家
图书标签:
  • 传记
  • 汉娜·阿伦特
  • 阿伦特
  • 哲学
  • 政治哲学
  • 女性
  • 传记(回忆录、日记、年谱、书信)
  • 美国
  • 世界
  • 生活
  • 感悟
  • 成长
  • 希望
  • 情感
  • 心灵
  • 美好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伟大而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她的主要著作《人的境况》、《极权主义的起源》等已进入西方政治哲学经典的行列。作为一名与学术流派、政治党派及意识形态路线保持距离的独立思想家,阿伦特拥有范围持续扩大的读者。本书是西方学界最早、最权威的一部阿伦特传记性著作。作者从书面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认识阿伦特的人那里收集资料,以传记的方式,展现阿伦特的思想发展过程,描述她的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与状况,介绍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这些著作对理论界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和解读。书中,还阐释了比如反犹太主义、邪恶、权力、革命、民族国家、极权主义等一些贯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关键性概念和构思。阿伦特的故事折射着那个时代,她的著作也是为了寻求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就本质来说,传记关注的是一个人的生活,但它向我们展示的是她思想的历史基础,是激发她进行思考的特定经验,是滋养她的友谊与爱,以及展示她的思维方式或思想风格。在阿伦特那里,对立的思潮碰到一起,这使她的思想丰富而又激越。通过此书,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阅资料,了解和把握阿伦特的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和观点。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扬—布鲁尔(Elisabeth Young-Bruehl,1946—2011)职业心理分析师,毕业于纽约社会研究学院,工作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分析训练和研究中心,擅长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和描述。她是阿伦特的学生和朋友、最亲密的人之一。著有《安娜·弗洛伊德传》(1988)、《创造性人格》(1991)、《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1982,2004)、《阿伦特为什么重要》(2006)等。

译者:陈伟,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政治哲学,著有《阿伦特与政治的复归》、《施米特与政治的逻辑》等。

译者:张新刚,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助理教授。

目录信息

中译本序言
第二版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1906—1933
第一章 我们的孩子(1906—1924)
哥尼斯堡人
阳光童年遭遇阴影
艰难和悲伤的年代
狂飙突进
第二章 影子(1924—1929)
激情的思考
“非同寻常的”与“神奇的”
邻人间的爱
第三章 一个犹太女性的生活(1929—1933)
哲学的保卫者
作为自传的传记
转向政治
白天和黑夜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抗
第二部分1933—1951
第四章 无国籍者(1933—1941)
她的人民
海因里希·布吕赫
法西斯主义的教训
在移民的路上
第五章 忠诚是真实的标志(1941—1948)
方向,义务
为犹太人军队的建立
时代的重负:“最终解决”的岁月
慰藉
极权主义的起源
第六章 公共生活的私人面(1948—1951)
欧洲人
“面向现在”的政治理论
玛萨·阿伦特的去世
确认
未来哲思的基础
第三部分1951—1965
第七章 在这世界如在家中(1951—1961)
双王制
各种形态的反共产主义
美国和欧洲:思考革命
欧洲的“颂词”
在美国的论战
Amor Mundi(对世界的爱)341
第八章 延迟的治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1—1965)
审判的报告者
恶的平庸
艾希曼论战
反响
未回答的问题
第四部分1965—1975
第九章黑暗时代的美国(1965—1970)
共和国
在公共场合露面
论革命
再评极权主义
1968年的《论暴力》
告别雅斯贝尔斯
道德和政治行动
布吕赫
第十章“不再”与“尚未”:心灵生活(1970—1975)
哲学的慰藉
思考事务
De Senectute(论老年)
最后一年
理解的工作
附录 阿伦特博士论文概要
部分译名对照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简直读不懂是什么意思。书是好书,传主也是很值得去了解的。可这翻译!有时候,看译本是为了省点事,可是对照英文本,你感觉英文本更清楚更明白!我只能说,译者一是不懂哲学,二是不懂英语,译得真是让人很无语!!!好在,有了新的译本了。 可以推荐:陈伟、张新刚译,上海人...  

评分

撰文:阿尔弗雷德·卡津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汉娜·阿伦特:黑暗时代的女人] 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 Kazin),1915—1998,著名文学批评家,与包括汉娜·阿伦特,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索尔·贝娄,苏桑·桑塔格,丹尼尔·贝尔,莱昂内尔...  

评分

终于读完了阿伦特的这本传记。作为传记而言可以说是相当详细了,甚至有点琐碎。但是在读完之后,在看完了阿伦特的一生之后,真的只有感动与艳羡。这个成长在柯尼斯堡的女孩,从小便拥有一种灵敏、孤僻与神秘的气质,犹太人的身份使她终生都在经历者与旁观者的身份中徘徊。她在...  

评分

脱离善恶二元性,走向真知。。总之就是要把世界看透,一遍又一遍,不能放松。 还没有读这本书,只是看了个简介的大概解释,从人性到人心,从内到外,从先天到后天。不是黑与白的争辩,因为这个争辩是没有尽头的。只能是在没有二元性束缚的时候,才能以各种角度去剖析一部没有黑...

评分

我不是哲学细胞很好那种,如果是再抽象一些估计就不行了,好在阿伦特的课题大部分跟现实联得很紧密,所以基本还能看懂。后来看了1964年的电视采访,只有一个感慨,实在是太帅了!那才叫真正的气场强大,对比之下政治家啥都算弱爆了,骨子里的理性和强大,以及只有追求真理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从2018到2019,终于看完了,的确能感受到了阿伦特思想的变化。政治生活很重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很重要。还有散落在书中各处的,阿伦特关于人权、女权、公共角色等热门话题的观点,都值得关注。

评分

“在痛苦的凝視中,為人類的失敗而歌唱。”

评分

两个月才大致读完。

评分

相当详细。打破一切既定的藩篱,接受性别,接受自己,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intp当如是。

评分

非常棒!比之前的译本好多了,书厚实但能摊开,还有明信片书签。内容丰富,广涵阿伦特的思想、生平、人际交往,感觉作者很不喜欢海德格尔,并不是很看重自己导师的这段感情,所以关于海德格尔写的很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