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藏到公共展览

从私藏到公共展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丁蕾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
价格:10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9939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博物馆
  • 广州
  • 历史学
  • 博物馆学
  • 展览城市
  • 城市史
  • 博物馆史
  • 近现代史
  • 私藏
  • 公共展览
  • 收藏
  • 展览策划
  • 文化传承
  • 艺术展示
  • 个人收藏
  • 博物馆
  • 历史文献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院和展览会的发展过程,是清末民初思想文化转变和知识结构转型的缩影。贯穿本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私藏”和“公共展览”,以广州市市立博物院、1933年广州市*次展览会和1940年广东文物展为研究对象,考察原属于私人的藏品走进公众视野的历史过程,并通过具体而微地分析各种展示物品和展示方式,解读其背后的各种人群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引发对传统收藏和现代展示理念接驳过程的思考。

作者简介

丁蕾,女,1978年生,广东人。博士,现为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史、收藏史和区域史研究。

目录信息

导 言/001
第一章 民国时期博物馆与展览会展品溯源/017
第一节 学术潮流与物的收藏/017
第二节 革命意识与物的展示/040
第二章 民国初期物品的收藏与展示/067
第一节 金石:传统学术收藏的遗绪/067
第二节 美术:近现代物品展示的纷争/079
第三节 民俗:民间用品采集的兴起/096
第四节 考古:西方田野发掘的运用/111
第三章 广州市市立博物院的建立与运作/124
第一节 筹备阶段市立博物院的定位/124
第二节 开放初期市立博物院的展览/142
第三节 抗战之前市立博物院的发展/167
第四章 展览会呈现的广东与广州/184
第一节 清末民初广东人参加展览会的经验/184
第二节 革命的建设:1933年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206
第三节 革命的历史:1940年广东文物展/234
第五章 “海雪畸人死抱琴”:广东文物展中绿绮台琴的个案研究/254
第一节 清初邝露“抱琴”形象的出现/256
第二节 乾隆以来邝露形象的转变/262
第三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邝露民族气节形象的重塑/266
第四节 琴与画:“抱琴殉国”形象的实物呈现/270
结 语/281
附 录/291
参考文献/393
人名索引/41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评:丁蕾,《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15页) 作 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原载于:《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五卷第一期(2017年4月出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

评分

书评:丁蕾,《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15页) 作 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原载于:《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五卷第一期(2017年4月出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

评分

书评:丁蕾,《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15页) 作 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原载于:《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五卷第一期(2017年4月出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

评分

书评:丁蕾,《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15页) 作 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原载于:《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五卷第一期(2017年4月出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

评分

书评:丁蕾,《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15页) 作 者:黎丽明(广州艺术博物院陈列研究部) 原载于:《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十五卷第一期(2017年4月出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博物館與展覽會中,廣州的過去/現在/未來城市形象如何被文物與展覽規劃塑造?「舊物」如何經歷意義賦予與詮釋過程,特別是革命化敘事?與廣東相關的革命傳統如何被不一樣地詮釋?可對話:程美寶「廣東文化觀」、董玥「傳統的回收」、徐堅《名山》,亦回應清末民初知識與文化轉型傳佈問題。

评分

在博物館與展覽會中,廣州的過去/現在/未來城市形象如何被文物與展覽規劃塑造?「舊物」如何經歷意義賦予與詮釋過程,特別是革命化敘事?與廣東相關的革命傳統如何被不一樣地詮釋?可對話:程美寶「廣東文化觀」、董玥「傳統的回收」、徐堅《名山》,亦回應清末民初知識與文化轉型傳佈問題。

评分

从“物”的角度来透视展览背后的政治与学术背景,看似是博物馆史,其实是区域史。但也算为博物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福柯在博物馆理论中出现的频率好高啊,但我对哲学又不感兴趣。 唯一让我不满的是,作者的文风实在接受不了,到处充斥着百度百科一样的人物与事件介绍。 还有,书中讨论的主题和“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有太大关系吗?我感觉是藏品和展览背后的社会史(政治,文化)。 不得不说,本书所讨论的主题和我想的又撞车了,好想打人(保持微笑)。

评分

在博物館與展覽會中,廣州的過去/現在/未來城市形象如何被文物與展覽規劃塑造?「舊物」如何經歷意義賦予與詮釋過程,特別是革命化敘事?與廣東相關的革命傳統如何被不一樣地詮釋?可對話:程美寶「廣東文化觀」、董玥「傳統的回收」、徐堅《名山》,亦回應清末民初知識與文化轉型傳佈問題。

评分

在博物館與展覽會中,廣州的過去/現在/未來城市形象如何被文物與展覽規劃塑造?「舊物」如何經歷意義賦予與詮釋過程,特別是革命化敘事?與廣東相關的革命傳統如何被不一樣地詮釋?可對話:程美寶「廣東文化觀」、董玥「傳統的回收」、徐堅《名山》,亦回應清末民初知識與文化轉型傳佈問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