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与断裂

缺席与断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渠敬东
出品人:
页数:317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5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29343
丛书系列: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渠敬东
  • 社会学理论
  • 失范
  • 思想史
  • 理论
  • 正义
  • *refresh
  • 缺席
  • 断裂
  • 存在
  • 时间
  • 记忆
  • 身份
  • 叙事
  • 边缘
  • 碎片
  • 连续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如果说社会学这个传统的许多重要概念,如整合、团结、功能、分化等,都不免浓厚的社会救治的味道的话,那么有一个概念可能是个例外,这就是失范。涂尔干简明地揭示了这个概念对于社会学家的悖谬:失范意味着“社会在个体身上的不充分在场”和“社会的缺席”。作者对于社会学理论不能面对困境的这一根本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选择从“失范”概念入手来重构社会学面对“社会的缺席”,甚至“断裂”时刻的理论可能性。本书荣获第三届(2003年度)胡绳奖。

作者简介

渠敬东,1970年1月生。1982.9—1988.6:辽宁省实验中学;1988.9—1992.7: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学士;1992.8—1995.7: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1995.9—1998.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2003.6—2004.5: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05.6—2005.8: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思想史、教育社会学等。

主要著作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上海人民,1999)、《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及教育:以涂尔干社会理论为视角》(上海三联,2006)、《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与王楠合著,北京三联,2012)、《中国单位组织变迁的失范效应》(合著,上海人民,2005)、《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合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组织变革和体制治理》(合著,中国社会科学,2015)等。

主要译著有: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实用主义与社会学》、《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合译)、《乱伦禁忌及其起源》(合译)、《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合译)、《哲学讲稿:1883-1884年桑斯中学课程笔记》(合译)、涂尔干/莫斯《原始分类》(合译)、列维-斯特劳斯《图腾制度》、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合译)、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合译)、

主编有:“涂尔干文集”(六卷本)、《涂尔干:社会与国家(社会理论辑刊·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14)、布罗代尔等《反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2000)、《经典社会理论文选》(合编,高等教育,2007)、《中国早期社会学经典导读》(合编,社会科学文献,2009)、《中国社会学文选》(合编,中国人大,2011)、《斯科特与中国乡村》(合编,民族出版社,2009)等。

代表论文:

《失范理论大纲》、《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涂尔干社会思想研究》、《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论国家与社会之新关系》、《启蒙及其限制:法兰克福学派与工具理性批判》、《从意识哲学到沟通理性》、《斯密的三重自然观》、《卢梭对现代教育传统的奠基》、《教育的自然基础:卢梭<爱弥尔>前三卷解读》、《西方思想史中的通识教育传统》、《破除方法主义:中国学术自立的出路》、《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封建与郡县之辨》、《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研究的新传统》、《论中国社会主义的新传统》、《论社会科学中的文化自主性问题》、《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分析的三重概念》(上、下)、《坚持结构分析和机制分析相结合的学科视角》、《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单位制与师徒制——总体体制下企业组织的微观治理机制》、《组织变革与体制治理:企业中的劳动关系》、《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三十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等。

目录信息

前言
导言:苏格拉底的“罪”及其他
1 失范理论综述
1.1涂尔干的失范理论
1.1-1 社会作为集体意识
1.1-2 正常与反常
1.1-3 决定论与个体主义
1.1-4 总结与批判
1.2 默顿的失范理论
1.2-1 结构及其功能
1.2-2 偏差行为的类型学
1.2-3 anomie与anomia
1.2-4 总结与批判
1.3 当代失范理论
1.3-1 失范的心理学理论
1.3-2 失范与异化
1.3-3 anomie与atomie
2 意义的缺席
2.1 行动及意义悬置
2.1-1 行动的构成与意义解释
2.1-2 意义的跳跃与悬置
2.2 时间、意义与焦虑
2.2-1 时间意识的构成
2.2-2 烦,作为生存结构
2.2-3 日常性与时间性
2.2-4 焦虑的意义
3 关系的断裂
3.1 “他我”的关系意涵
3.1-1 “我一你关系”及其缺陷
3.1-2 主体间性的裂痕
3.1-3 关系的悖论
3.2 失范作为一种实践逻辑
3.2-1 理想类型的匿名性和具体性
3.2-2 失范的构成作用
3.3 权力关系与反抗关系
3.3-1 权力关系作为“关系的关系”
3.3-2 常规化与失范
3.3-3 权力与反抗
附:海德格尔与福柯
4 制度的变迁
4.1 制度与范式
4.1-1 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
4.1-2 吉登斯:另一种解决方案
4.1-3 失范与范式变迁
附:有关硬核和保护带的一个案例
4.2 类比与分类
4.2-1 回到涂尔干
4.2-2 分类图式与生活逻辑
4.3 失范与制度变迁:一种拟议的综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社会的“缺席”或者社会学的“危机” 李猛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有一次,在谈及政治哲学的风格时,奥克萧特(Michael J. Oakeshott)说,政治哲学家的特点就在于他...

评分

社会的“缺席”或者社会学的“危机” 李猛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有一次,在谈及政治哲学的风格时,奥克萧特(Michael J. Oakeshott)说,政治哲学家的特点就在于他...

评分

社会的“缺席”或者社会学的“危机” 李猛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有一次,在谈及政治哲学的风格时,奥克萧特(Michael J. Oakeshott)说,政治哲学家的特点就在于他...

评分

社会的“缺席”或者社会学的“危机” 李猛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有一次,在谈及政治哲学的风格时,奥克萧特(Michael J. Oakeshott)说,政治哲学家的特点就在于他...

评分

社会的“缺席”或者社会学的“危机” 李猛 渠敬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有一次,在谈及政治哲学的风格时,奥克萧特(Michael J. Oakeshott)说,政治哲学家的特点就在于他...

用户评价

评分

新版再读。

评分

理论气息浓厚。作者似乎要尽可能地把他当年读过的所有理论都一起融入到自己的博士论文当中。个人对第三部分关系断裂中“权力关系与反抗关系”一节比较在意,尤其是对福柯理论的相关解读。福柯研究各种失范现象都是为了揭示所谓的“规范”恰恰是由各种失范才得以建立。但福柯最大的问题是,揭示了一切社会关系都是权力关系,一切权力关系都是反抗关系,却始终最终找不到反抗的主体及其反抗策略。也不知道福柯晚年的生存美学研究是不是要做这个工作。

评分

别人的博士论文系列,阅读门槛有点高,知识储备不足,读得也很缓慢,对海德格尔与福柯的分析部分读得相对畅快。惊艳于那个时代的学位论文质量。

评分

有关有限意义域跳跃及其对意识流的切分作用写的相当出彩

评分

当作渠老师的涂尔干、海德格尔和福柯的读书笔记读的。导论借“苏格拉底之死”来讨论个体自由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张力的问题论述十分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