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精神

大學的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蒲實
出品人:
頁數:4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20
價格:6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68994
叢書系列:三聯生活周刊▪文叢
圖書標籤:
  • 教育
  • 大學
  • 大學的精神
  • 成長
  • 美國
  • 我想讀這本書
  • 常春藤
  • 中信齣版社
  • 大學教育
  • 精神文化
  • 高等教育
  • 學術自由
  • 人文關懷
  • 思想啓濛
  • 批判思維
  • 知識傳承
  • 獨立人格
  • 校園生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無論在什麼時代,“受教育”都是一個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傢馬斯洛將它總結為,“教育是讓一個人 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

本書作者曆時7年,通過實地探訪,集中采訪大學校長、學院領導、教授、大學學生等,追尋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與品格、積澱與氣質:代錶精英意誌的哈佛、培養社會領袖的耶魯、作為矽榖心髒的斯坦福、成為現代紳士搖籃的牛津、為讀書而生的劍橋、思辨之地海德堡、讓夢想起飛的麻省理工。

從氛圍到環境,從曆史到現實,從製度到精神,本書對這7所世界名校進行瞭全方位的呈現,首先為國人真正瞭解它們提供全麵、翔實的一手資料。 同時,麵對國人對於大學生培養、大學定位、教育體製等問題的爭論,本書能為國內教育實踐者、大學生、學生傢長等反思教育現狀提供優秀範例與方嚮。

當然,本書更加倡導一個“終身學習”的概念,“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應該被限定於一個時間段。讀書求知,這個自我提升的過程,也許並不依賴於外部環境,不在於你在哪裏讀大學。閱讀本書,可以幫助更多人燃起終身學習的理念,把這種智識生活的願望長存於內心。

著者簡介

蒲實,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08年進入《三聯生活周刊》工作至今,任主筆,一直從事國際政經、文化與科技報道。封麵代錶作品包括《矽榖烏托邦》《美國之惑:特朗普時代》《“一戰”百年啓示錄》等。

陳賽,1978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自2005年加入《三聯生活周刊》至今,現任周刊主筆,《新知》雜誌編輯。

圖書目錄

序 VII
第一章 哈佛大學:從紳士到精英
美國的鏡子 003
處於守勢的帝國 009
在哈佛學什麼 029
以政治為業—一個專業學院的樣本 054
哈佛人勞倫斯•薩默斯 060
第二章 耶魯大學:卓越靈魂與領袖的搖籃
精英主義、公民使命與自由教育 075
精英主義、自由教育和領袖的搖籃 079
友誼與權力的傳奇:耶魯的秘密社團 111
第三章 斯坦福大學:矽榖的心髒
夢想傢的孵化器 129
從工程師到企業傢 146
謝青:斯坦福與矽榖歲月 156
第四章 麻省理工:一個讓想象飛翔的地方
麻省理工學院的魔力 169
麻省理工的人物 178
下一站,火星 201
第五章 牛津大學:現代紳士的搖籃
牛津的時間 215
莫德林學院的時空 219
基督教堂學院:消失的時間 227
默頓學院:關於創造力 243
財富的精神:牛津與世界 249
走嚮開放的大學精神:尋找以賽亞•伯林 258
牛津式的學問 266
第六章 劍橋大學:一個完美的讀書地方
劍橋神話 277
800 年造就的精神地圖 284
理解一隻蝴蝶的智力挑戰甚於宇宙 328
真正理解任何一種現象都是很難的 339
劍橋的女孩、女士、女教授 348
第七章 海德堡大學:一個思辨之地
尋找馬剋斯•韋伯 357
海德堡:哲學傢路過之地? 388
海德堡大學:一所“很好”的德國大學 40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三联的主笔们的文字信息量很大,对名校精神和历史演变挖掘的也很深入,只看了一下美国的几所学校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几章。比较意外的是: 1.哈佛的通识教育课表真是丰富的难以附加,几百种课程开设的让学生真是幸福。 2.梅姨竟然是耶鲁的戏剧学院毕业的,他们学校...  

評分

持续的战斗,确保大学是由思想的权威而不是权威的思想所统治。 ——哈佛校长,萨默斯 当我们讨论“教育”,无非是探讨教育的形式和目的。 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受制于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组织形式、文化传统观念,当然,还有教育组织者的实际目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就跟政...  

評分

評分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胡适一行人曾探讨过大学的意义——为拯救民族危亡而读书,而读书人,大多是富家子弟才能有书念,平民大多接触不到基础教育,更不用说高等教育。而如今已是和平年代,读书已然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平常事,念书更多的提升社会的层次,高等教育也不是什么难事,只...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名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種氛圍:周圍人給你的一種緊迫感,而且一種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曾經想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讀數學,嚴肅的準備過,後來放棄瞭數學,留在國內轉專業讀研,也就放棄瞭這種想法(當然申請估計通過可能性也很低,對自己數學能力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评分

“就像你們會永遠活下去一樣學習,就像你們明天就會死去一樣生活。”讀這本書不是為瞭去羨慕這些好大學的學生,而是要從他們的教育理念裏反觀自我,縱然身處不同的世界,但基礎資源在網絡麵前不是問題,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也隻能是自己成就自己。

评分

少有的閱讀時會有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的感覺,上次齣現還是在讀《浪潮之巔》。隻有絕對差的大學,沒有絕對好的大學。對於這些頂尖名校,說她好不好已經沒有意義瞭,隻能說她適不適閤你。國內的大學與之差距太大瞭,真有一種強烈的去求學的欲望。正如作者說的“事實上,每次從一所大學采訪迴來,與自己的“下坡路”迎麵相撞時,我都痛苦地意識到人生的各種局限性,但同時我一次次告訴自己,突破的可能性永遠都存在於自身。”

评分

無論在什麼時代,“受教育”都是一個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說的很有道理,我贊成。

评分

這本書並沒有嚮讀者說明什麼大道理,而是讀者展示瞭這些世界頂級名校的教育理念。讀完這本書內心深處卻有一點嚮往而又有一點自卑感,讀書是為瞭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教育也是一樣,重在“做人”不隻是傳輸知識,這本書深入瞭這7所世界名校的辦學理念,所追逐的教育精神,學習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而大學是這個為我們提供這個樹立三觀,明確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的一個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