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什么时代,“受教育”都是一个人最低成本的提升通道,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它总结为,“教育是让一个人 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本书作者历时7年,通过实地探访,集中采访大学校长、学院领导、教授、大学学生等,追寻7所世界名校的魅力与品格、积淀与气质:代表精英意志的哈佛、培养社会领袖的耶鲁、作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成为现代绅士摇篮的牛津、为读书而生的剑桥、思辨之地海德堡、让梦想起飞的麻省理工。
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本书对这7所世界名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首先为国人真正了解它们提供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 同时,面对国人对于大学生培养、大学定位、教育体制等问题的争论,本书能为国内教育实践者、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反思教育现状提供优秀范例与方向。
当然,本书更加倡导一个“终身学习”的概念,“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不应该被限定于一个时间段。读书求知,这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许并不依赖于外部环境,不在于你在哪里读大学。阅读本书,可以帮助更多人燃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这种智识生活的愿望长存于内心。
蒲实,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8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至今,任主笔,一直从事国际政经、文化与科技报道。封面代表作品包括《硅谷乌托邦》《美国之惑:特朗普时代》《“一战”百年启示录》等。
陈赛,1978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至今,现任周刊主笔,《新知》杂志编辑。
三联的主笔们的文字信息量很大,对名校精神和历史演变挖掘的也很深入,只看了一下美国的几所学校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几章。比较意外的是: 1.哈佛的通识教育课表真是丰富的难以附加,几百种课程开设的让学生真是幸福。 2.梅姨竟然是耶鲁的戏剧学院毕业的,他们学校...
评分我很庆幸跨过了高考的分水岭,进入了大学这道门槛,而对大学的憧憬随时间的流逝也逐渐消磨了。依然记得,高中三年,各科老师的耳提面命“熬过这三年,到大学就解放了”“只有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于是大部分同学都是疯了般的学习,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可是终于进...
评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将只是灌输给学生么?当然不是,灌输知识知识大学最基本的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自由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德鲁.佛斯特说“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大学承载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大学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评分我很庆幸跨过了高考的分水岭,进入了大学这道门槛,而对大学的憧憬随时间的流逝也逐渐消磨了。依然记得,高中三年,各科老师的耳提面命“熬过这三年,到大学就解放了”“只有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于是大部分同学都是疯了般的学习,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可是终于进...
评分说来也巧,上学期刚刚选修了一门名为《高等教育漫谈》的课程。课上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中外一流大学的成功之处。这些一流大学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学子聚集的地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所真正的大学,有他独特的背景和精神,是学问的天堂。这才能被称为大学! 作者蒲实和陈赛都是北京...
这种选题的作品都是非常喜欢的,而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是非常喜欢的,带着学术、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书,确实是心头所好。
评分这种选题的作品都是非常喜欢的,而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是非常喜欢的,带着学术、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书,确实是心头所好。
评分名校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种氛围:周围人给你的一种紧迫感,而且一种我也可以的‘可能性’。曾经想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读数学,严肃的准备过,后来放弃了数学,留在国内转专业读研,也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当然申请估计通过可能性也很低,对自己数学能力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评分少有的阅读时会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感觉,上次出现还是在读《浪潮之巅》。只有绝对差的大学,没有绝对好的大学。对于这些顶尖名校,说她好不好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能说她适不适合你。国内的大学与之差距太大了,真有一种强烈的去求学的欲望。正如作者说的“事实上,每次从一所大学采访回来,与自己的“下坡路”迎面相撞时,我都痛苦地意识到人生的各种局限性,但同时我一次次告诉自己,突破的可能性永远都存在于自身。”
评分想在康河的柔波中划划船~~选了一下,最喜欢剑桥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