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
美國作傢。1962年齣生於美國紐約一個知識分子傢庭。大學的畢業論文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係統的笤帚》(The Broom of the System,1987),書名受哲學傢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的啓發,其內容、結構布局和碎片式敘事都與維特根斯坦的語言遊戲理論形成呼應。
1996年,《無盡的玩笑》(Infinite Jest)這部被著名編輯邁剋爾·皮奇驚嘆為“我想齣版這本書勝過想呼吸”的著作齣版。盡管厚達1000多頁,晦澀難懂,充滿瞭腳注、縮寫詞以及雜糅的後現代語言,仍取得瞭巨大的成功。
2005年,《無盡的玩笑》更是被《時代》周刊評選為1923年以來世界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之一。此後,他相繼發錶瞭《頭發奇特的女孩》等三部短篇小說集,以及《所謂好玩的事,我不會再做瞭》《思考龍蝦》兩部非虛構作品集。
2008年,華萊士在加利福尼亞的傢中自殺。此前他一直在服用抗抑鬱的藥物。
2011年,其未完成作品《蒼白的國王》齣版,入圍普利策奬最終名單。
---------
譯者:林曉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文學譯者,現為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教師。曾翻譯齣版艾拉·萊文著,薩爾曼·拉什迪,雷濛·格諾等人的作品,並參與閤譯《格蘭塔·英國最佳青年小說傢》。
《所謂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瞭》是美國天纔作傢大衛·福斯特·華萊士非虛構經典作品,入選《時代》周刊“100部最佳非虛構英語作品”。
在這本備受贊譽的書中,收錄瞭華萊士的7篇經典文章。從電視到網球,從伊利諾伊州的博覽會到著名導演大衛·林奇的電影,從後現代文學理論到搭乘豪華遊輪的七天七夜加勒比遊,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以天纔的文學稟賦、驚人的語言遊戲和深沉的哲學思考,為世人描繪瞭光怪陸離的生活,以及我們內心的迷茫和孤獨。
读华莱士体验很棒。艰难,但很棒。有点伍迪艾伦式的自言自语絮絮叨叨,吐起槽来没完没了,其间不乏讽刺和辛辣,但其实并不针砭时弊,只是作者本人太聪明太敏锐太有洞察力了,能看到许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脑洞也够大,写着写着就控制不住地很幽默,我也只好边读边笑,边用铅笔...
評分如果有人给你看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Foster·Wallace )的照片,你或许会觉得这位裹着头巾,长相硬朗的人会是像“枪炮与玫瑰”乐队的主唱一样的摇滚乐手,抑或是美国八十年代电影里骑着摩托车恣意驰骋的逍遥骑手。但他与他所创作的后现代小说一样,其命运与硬朗、潇洒...
評分 評分英文版看不懂,于是又买了中文版对照着看(太值!没有就此放弃读它!),真如那篇吐槽中文翻译的文章所说,错误百出,我才读了第一段,不论译得好坏的部分,我看出来的译错的,就有三处,我觉得没译出作者本意的,也有三大处……这才大概十行中文的量啊…… 仅举一例: 原文:T...
評分最初了解威廉 福斯特来源于比尔 盖茨推荐“String theory”(弦理论)。作为十多年网球资深球迷,打了近十年网球,一直想写一点关于网球的文章,无奈文笔不够。 福斯特被称作“历史上最佳网球作家”,“天才作家”。然而这位天才2008年已经牺牲了,和林肯公园主唱一样.. 我也在...
所謂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我再也不要看瞭。????
评分“因你已看穿這一切均不過是幻夢,你比旁人糟糕太多,因你已經該死的無法正常過活。”
评分DFW散文首譯,雜糅俚語與術語的長篇單口相聲,中産庸俗麵麵觀。另,封皮的質感很難受。
评分在書店裏翻瞭翻 結果吐血 欣賞譯者的膽量 但無法直視這成果
评分華萊士就是那個自己用文字吹個氣泡,然後又悄悄刺破的人。他可以與電影界的伍迪.艾倫互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