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是美国天才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非虚构经典作品,入选《时代》周刊“100部最佳非虚构英语作品”。
在这本备受赞誉的书中,收录了华莱士的7篇经典文章。从电视到网球,从伊利诺伊州的博览会到著名导演大卫·林奇的电影,从后现代文学理论到搭乘豪华游轮的七天七夜加勒比游,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以天才的文学禀赋、惊人的语言游戏和深沉的哲学思考,为世人描绘了光怪陆离的生活,以及我们内心的迷茫和孤独。
作者: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
美国作家。19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的毕业论文是他的第一部小说《系统的笤帚》(The Broom of the System,1987),书名受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启发,其内容、结构布局和碎片式叙事都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形成呼应。
1996年,《无尽的玩笑》(Infinite Jest)这部被著名编辑迈克尔·皮奇惊叹为“我想出版这本书胜过想呼吸”的著作出版。尽管厚达1000多页,晦涩难懂,充满了脚注、缩写词以及杂糅的后现代语言,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5年,《无尽的玩笑》更是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以来世界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一。此后,他相继发表了《头发奇特的女孩》等三部短篇小说集,以及《所谓好玩的事,我不会再做了》《思考龙虾》两部非虚构作品集。
2008年,华莱士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自杀。此前他一直在服用抗抑郁的药物。
2011年,其未完成作品《苍白的国王》出版,入围普利策奖最终名单。
---------
译者:林晓筱
1985年生人,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文学译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曾翻译出版艾拉·莱文著,萨尔曼·拉什迪,雷蒙·格诺等人的作品,并参与合译《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
看完这本书,我想说:华莱士的书,我再也不想看了。倒不是他写得不好,相反,写得相当地好。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字和数据的处理手法异于常人,不愧是天才。 回到我自己本身吧,主要是被好玩的题目吸引,结果把自己给坑苦了。 可能是中文转译的原因,大段大段的长句长文,很多时...
评分知道华莱士是从《旅行终点》开始的,知道《旅行终点》是由卷老师开始的,当时据说那部电影改编自《无尽的玩笑》,但后来经粉丝考证是另一本书。话说回《无尽的玩笑》,看过原版的朋友说是一本脚注非常繁杂的书,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未出版。 看《旅行终点》的时候我还截了一段话,...
评分首先想吐槽一下编辑。所谓“封面”,是南海做马尔克斯那种花花绿绿的色块拼贴,毫无特色(有兴趣的人可以搜搜英文原版是怎么设计的),这也就先忍了。 目录必须喷了!编辑居然擅自重组了篇目顺序,来了个乾坤大挪移,而且也完全看不出这种调换有什么规律(篇幅长度?题材?)...
评分文/R郭郭 《所谓好玩的是,我再也不做了》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一本非虚构经典文本,这本书收录了华莱士从1990年到1996年之间的七篇散文,两篇最不像游记的旅行日志,两篇与网球有关的科普大全,两篇关于影视的文学评论,最后一篇文如其题《天花乱坠》。如果这只是一个普通...
评分简直想打超五星。先讲丑话:校对有问题(一页中相同的人名都能搞错)翻译一般(当然翻译这种语句想必很难很难)装帧一般(把外面浮夸的封皮拿了倒是合心意) 但隔着语言的山头,仍能看到华莱士写作的魅力以及他本人的魅力。游记,人物倾述,文化批评,他都能轻巧驾驭,并时不时...
所谓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不得不说作者的文笔不错,种种叙述描述细节让人目不暇接。可是读来总觉得有些心酸刻薄,啰里啰嗦。不过过去真的很想去cruise,如今还是再想想吧。但无论如何,所谓好玩的事还是要自己去体验,就像好看的书一样,作者的一己之见看着有趣,仅供参考。
评分华莱士已经不能被简单的定义为作家了吧
评分吸血鬼的最爱。阅读它,犹如饿狼粗野狂放的进食,奋力的撕咬,沾满血污的尖牙,原始冲动的巨大满足;并不贫乏的假设集。然后,你看着猎物无辜、说不定还带有某种嘲弄意味的眼神,感到无比惆怅。这他妈的叫什么事儿啊。P.S.倒数第二篇有明显的校对失误。
评分讲真看这本书就是我装逼失败的一个过程。可能是转译的原因,一篇长文读起来会漫长得迷失到不知所云。当然有些句子还是很有见地很深刻的,尤其在写到电视文化的部分。但是大多数时间,可以说是在遭罪了。
评分什么几把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