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 序 吳元邁 001
導 言 陳建華 001
代 序 郭宏安 001
緒 論001
第一節 “蘇風東漸”語境裏的“德風沉潛”:時代背景與學術機構的建立與轉型001
第二節 學人的代際遷變與學風流變006
第三節 製度思考與當代學術史研究的意義009
第四節 基本框架與研究思路012
上篇 製度:現代學術製度的雙軌非均衡
第一章 中國現代大學雙軌製度的形成與德文學科019
第一節 1949—1971年:院係調整對德文學科的衝擊與整閤019
第二節 1971—1992年:德語專業的恢復與德文學科的重建036
第三節 1992—2012年:市場時代的百花齊放與德文學科的成績053
第二章 科學院、學會與現代大學的製序互動068
第一節 原單位的意義:以中北歐文學研究室為例068
第二節 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的建立、設奬與活動083
第三節 現代大學—科學院體製的二元效應098
中篇 學人:學術事業的靈魂與主體
第三章 學術領袖的形成與定位——以馮至為中心兼論中國德文學科史的第二代學者109
第一節 馮至地位的曆史形成——以北京為中心109
第二節 南大德文專業的風流雲散119
第三節 學科思想的形成與學術領袖的比較視野——以馮至、董問樵與錢鍾書、王瑤等比較為中心133
第四章 學科領軍者的器局與限度——以葉廷芳、楊武能為例兼論中國德文學科史的第三代學者152
第一節 作為卡夫卡專傢的葉廷芳及其會長角色152
第二節 作為歌德專傢的楊武能及其翻譯事業168
第三節 比較視域裏的代際遷變學術特點——以第三代學者為中心182
下篇 著述:學術本身的承繼與開闢
第五章 守成與推進203
第一節 經典作傢研究——以歌德為中心的學術史分析203
第二節 中德比較文學研究——以第三、第四代學者的中德文學關係史研究為中心211
第三節 德國文學史撰作222
第六章 拓新與開闢234
第一節 翻譯史梳理、接受史引入與德語詩學234
第二節 專題研究與文學史意識241
第三節 學術史意識與思想史維度248
結論:21世紀中國的“德語文學學科”與“德國學”建設257
第一節學科交叉的必然訴求:學術製度的變革257
第二節學術倫理意識的重構:學人精神的呈現268
第三節“德國學”命題的引領意義:學術著述的期待281
附錄一 民初到1940年代中國的德語文學研究——選編自《德語文學研究與現代中國》292
附錄二 中國德語文學研究資料要目351
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373
附錄四 西文—中文名詞對照錶·索引403
中文名詞索引409
後 記421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