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 20 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喜仁龙(Osvald Sirén ,1879—1966),瑞典艺术史学家。曾供职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18年到日本讲学,并于1920—1921年旅居中国,开始密切关注东方艺术与建筑。1956年获得第一届查尔 斯·朗·弗利尔奖章。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词典·增补版》(1981)称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中国绘画研究的集大成者。
说到北京,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记得小时候考试,关于北京,最顺嘴的正确答案就是,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是一个神秘、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高耸的大楼,闪...
评分 评分近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第一卷,其中谈到史前中国的诸多文明中已有壕沟和城墙的出现,前者防豺狼野兽,后者防外敌入侵。城墙的出现,是冷兵器时代的遗存,在中国还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的背景。在大一统的盛清,后者的意义丧失,所以康熙帝会废长城,而前者的坚固...
墻是北京的靈魂
评分作者观测记载细致,严谨考证,实景拍摄城墙、城门一手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字里行间透着对北京城墙与城门的真喜欢。很可能是“至今为止,最详实、最细致、最严谨、最完整的一部介绍北京城墙城门及配套设施的书籍”。
评分资料丰富翔实,文笔优美。这次后浪的新版,无论新译还是版式都可圈可点。
评分北平在它最后的时光能遇见喜仁龙,还能说什么。
评分不知道是许永全译的好还是这位北大的硕士翻译的好?但是第一页的出版前言却给人不好的感觉,短短一篇前言,1个很致命的知识错误,1个容易引起读者误解的句子:1.北京的建城史最晚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怎么是春秋战国时期呢?2.北京外城建于嘉靖时期,可前言没有单独说明,直接跟的是北京城始建于永乐,这很容易让初读者误会。这是个细节问题,可是历史讲求的就是时间啊,把时间随便搞错,有点让人不舒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