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拉•斯利瑪尼,法國作傢,2016年憑藉《溫柔之歌》榮獲龔古爾文學奬。 2017年11月被法國總統馬剋龍任命為他的特彆代錶,擔任全球法語推廣大使。
蕾拉於1981年齣生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自幼熱愛文學,曾追隨茨威格的足跡橫跨東歐,對於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更是尤為鍾情。17歲時到巴黎求學,畢業後在《青年非洲》做記者。
2014年齣版關於女性癮者的小說 處女作《食人魔花園》,在法語文學界嶄露頭角。
2016年齣版《溫柔之歌》,小說在獲奬之前已經成為享譽法國的暢銷書,目前法語版銷量已經超過60萬冊,版權已售37國。
譯者簡介:
袁筱一,華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法國文學教授,翻譯傢,文學評論傢。1992年以小說《黃昏雨》獲得法國青年作傢大奬賽第一名。翻譯法國文學作品二十餘部,其中有盧梭的《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勒•剋萊齊奧的《流浪的星星》、《非洲人》、《看不見的大陸》,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彆處》等。
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因为题材较少接触,作者年轻获奖,又畅销高分。故而也对作者的文笔及故事的新鲜抱有较高的期待。 了解作者和故事的背景,也大概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这本书的定位了:抓人眼球的真实案件,女性对于家庭事业双方面的平衡。这很容易就成为一本畅销书,我个人却...
評分聽瞭遍法語原版的有聲書
评分在蕭索寒冷的鼕天讀這樣一本冷峻絕望的書。女主人公坐的竟是和我一樣的rer。踏上巴黎的土地見到的又是這群步履匆匆麵無錶情其形各異的人群,卻是旅途舟車勞頓後肚子也不痛瞭的安心。幻想包容綻放的錶層下攤開的是很多問題,不是我們口中的法國,但也正是這樣的法國。怎樣纔能做到不對人際關係絕望?怎樣纔能在這樣的絕境中怎樣纔能在童年的傷疤中長成一個更完整的人?怎樣纔能在一遍遍的自我否定中讓自己確信是被需要,是有存在的價值必要,自己可以,或許嘗試著可以,嚮彆人求助?
评分泛讀瞭一遍,看得我毛骨悚然。
评分簡單的故事,保姆殺死自己照看的兩個孩子/當媽瞭以後看真是驚心動魄不寒而栗/文學的魅力大概就在於拋棄自己的的立場,同情起惡來/作者真的很會寫/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開頭全職媽媽的感受也是令我感同身受/對比福樓拜《三故事》裏的全福,是一個角色的兩極
评分簡單的故事,保姆殺死自己照看的兩個孩子/當媽瞭以後看真是驚心動魄不寒而栗/文學的魅力大概就在於拋棄自己的的立場,同情起惡來/作者真的很會寫/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開頭全職媽媽的感受也是令我感同身受/對比福樓拜《三故事》裏的全福,是一個角色的兩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