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马克思的“阶级”概念

重审马克思的“阶级”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亮
出品人:
页数:2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1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84481
丛书系列: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阶级概念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及其研究
  • 马克思
  • 理论
  • 哲学
  • 马克思
  • 阶级
  • 社会理论
  • 批判理论
  • 意识形态
  • 资本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结构
  • 不平等
  • 阶级斗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拜物教批判、财产权批判的立体视角,深入阐释马克思阶级概念在其文本中的总体内涵,进而从“现实之维”“形上之维”“历史之维”“实践之维”分析当代阶级概念的理论背景与现实境遇,并梳理了当代西方学者消解阶级概念的逻辑演进。*后,在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中深入反思与批判“激进政治”思潮。该书重申与坚守了马克思阶级概念,不仅回应了当今国外激进思潮,也为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作者简介

孙亮,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文本、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法哲学研究。2015—2016年在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2013),译著《超越后殖民理论》(2015)、《今日马克思》(2016)。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国家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20余篇。独立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课题。

目录信息

作者的话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中“阶级”概念的阐释视角与原则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政治哲学的两个向度
二、“规范政治哲学”的颠覆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运思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政治哲学话语建构
第二节 拜物教批判
一、“资本主义政治的特殊性”
二、“资本主义政治的经济性”
三、拜物教批判的阶级意识维度
第三节 财产权批判
一、财产权:从自由的确证到贫困的责难
二、“历史地”考察财产权
第二章 马克思文本语境中阶级概念的总体内涵
第一节 “前”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谱系学考察
一、古希腊时期的“阶级”观念
二、近代时期的“阶级”观念
第二节 阶级概念阐释的难度与形成要素
一、难度
二、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第三节 “阶级人”与阶级概念的多重维度
一、逻辑起点与真实主体
二、“阶级”的纵向维度与横向维度
第四节 “深入历史的本质一度中”的阶级政治
一、阶级斗争的存在论根基与实质
二、经济的政治:阶级政治的建构
三、常规与断裂处的阶级政治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概念在当代的理论与现实境遇
第一节 现实之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迁的社会影响
一、协作、手工与现代工业
二、社会存在: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第二节 形上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转型
一、从形而上学到后形而上学时代
二、后形而上学转向中政治思维的挑战与变更
第三节 历史之维:进步主义的“质疑”
一、进步主义的确立及其当代“遭遇”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何种意义上理解“进步”
第四节 实践之维:从阶级革命到新社会运动
一、“1968,五月风暴”:新旧社会运动的分水岭
二、“新社会运动”的认知定位:基于六个特点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概念的当代理解及其反思
第一节 逃离“生产”的“阶级分析”:韦伯与伯恩施坦
一、“生产”到“市场”:韦伯对阶级分析的语境置换
二、社会主义仅仅是一种“规范”:伯恩施坦的政治规划
第二节 基于“福特主义时代”的阶级“解构”
一、爱德华·汤普森的“社会—文化”的阶级观
二、尼科斯·普兰查斯的“结构主义”的阶级观
三、郝伯特·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的阶级观
第三节 “后福特主义时代”的阶级“终结”
一、继续远离“生产”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二、“话语解构”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
三、从“对立”到“对抗”:消解阶级政治的“社会”概念
第四节 瓦解“经济主义的政治模式”:去阶级化的核心策略
一、列宁的“政治优先性”开启
二、葛兰西的“集体意志”的主体构造
三、“偶然性逻辑”的确立与批判
第五节 资本逻辑形态的嬗变:对“阶级解构”的一个反驳
一、“中断手稿”的续写与反思
二、社会冲突“场域化”与资本形态的“多元化”
三、重返“阶级话语”的理论召唤
第五章 勘定“去阶级化”的激进民主政治与马克思政治哲学诉求
第一节 “去阶级化”的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的构想
一、基本判定
二、激进民主构想对社群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激进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一、语境主义的批判
二、透过维特根斯坦重审
三、走向一种竞争性的多元民主
第三节 “去阶级化”的规训统治与总体性批判
一、“事物化”与规训的“物质形态”
二、“物化”与规训的“观念形态”
三、“总体性批判”与西方激进左翼的理论限度
第四节 激进民主政治路向的再反思:一种建设性思路
一、置于“实践智慧”语境的重审
二、“政治解放”的价值重塑及其“理论功绩”
三、汲取的不是结论而是其思考的能力
第五节 走向人类解放:马克思的阶级政治的终极追求
一、阶级革命:理性的构造抑或社会结构性的对立
二、阶级解放:超越自由主义的人的自由实现之途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以及对此理论的批判做了一些梳理,并对这些批判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不是一味地按照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生硬的反驳,而是辩证的看这些批判。对我这个入门级读者很有启发意义。

评分

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以及对此理论的批判做了一些梳理,并对这些批判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不是一味地按照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生硬的反驳,而是辩证的看这些批判。对我这个入门级读者很有启发意义。

评分

立足文本,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阐发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蕴含的丰富规定性,并说明了其阶级理论对传统形而上学与规范性政治哲学的颠覆与突破,并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型、“去阶级化”思潮盛行和激进左翼政治实践的背景下重新反思了捍卫阶级理论的必要与可能。亮点之一在于对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部分西马、激进左翼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指出其内在限度和不足。总体上来说梳理得颇为不错,有正本清源之效。

评分

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以及对此理论的批判做了一些梳理,并对这些批判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不是一味地按照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生硬的反驳,而是辩证的看这些批判。对我这个入门级读者很有启发意义。

评分

在一个铁律之下 所做的符合学术规范的思维体操,长袖善舞,政治哲学史上对马克思的地位诠释最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