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曹植作品創作時期的先後,分為建安、黃初、太和三捲,注文詮釋語義,尤重對連語的解釋,訂正舊注,徵引史實,以助讀者探求其內蘊。末附曹植逸文、舊序、舊評以及曹植年錶。
曹植,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傢,建安文學的代錶人物和集大成者。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天資聰穎,纔思敏捷,深得曹操賞愛,幾乎被立為太子。恃纔傲物,任性而行,終於失寵。生前本封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後人又稱陳思王。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情人物,促成瞭其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代錶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步詩》、《七哀詩》等。
趙幼文,文史學傢,著名語言學傢趙少鹹之子,趙振鐸之父。四川大學、西北大學教授。著有《曹植集校注》、《三國誌校箋》等。
今天在艺园吃饭,说到古体近体,说到杜律以及白元二人的J情,阅读初唐盛唐的繁复华丽,平仄,对仗以及工整,又说到陶潜诗中的禅意,陶潜之被苏轼等宋代人所喜爱,读的不多,也不算少,我还是最喜欢建安以至于大谢之间的诗。 一般来说,大谢和陶潜是近体古体的分水岭,大谢的山...
評分陳王詩學源流略論稿 顧一心 撰 自敍 余之愛陳思王詩亦久矣。嘗謂陳王稟仁人之心,抱英雄之器,高樹悲風,盈虧異勢,終不得翺翔於宇內,然其沉鬱高華、翩翩君子之致,終焉未改。至於繼軌風騷,爭流雅頌,舉兩漢之詞章,開六朝之文苑,源流之備,子美以前,一人而已。夫論詩...
評分《文心雕龙-时序》中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是呵,他的满纸华章透过一千八百年的风烟,留下了邺城那一段“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风流岁月,留下了山长水阔走多远...
評分在中国诗歌史上,曹植是个相当可爱的人。他的诗工于文采,其比喻白描都极富趣味性。然而他的可爱却是有可怜之处的,尤其在其后半生诗歌中,在其生命力受到压制的时候,他的可爱未免有些苦涩,甚至乎悲哀。 后世说起建安文学,大多以三曹,七子,一蔡为代表。而以...
評分陳王詩學源流略論稿 顧一心 撰 自敍 余之愛陳思王詩亦久矣。嘗謂陳王稟仁人之心,抱英雄之器,高樹悲風,盈虧異勢,終不得翺翔於宇內,然其沉鬱高華、翩翩君子之致,終焉未改。至於繼軌風騷,爭流雅頌,舉兩漢之詞章,開六朝之文苑,源流之備,子美以前,一人而已。夫論詩...
建安七子和三曹代錶瞭建安時期的文學最高水平,曹植詩賦文各種體裁都精通。《釋愁文》裏對愁的描寫很細膩,讓人同感。“愁之為物,推惚惟恍。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其來也難進,其去也易追。”
评分10月份為拿到這本書在陰雨天轉瞭好幾次車。不知道為什麼,與子建十分有緣。
评分匆匆一觀,驚艷子建之纔氣盎然。“鞦蘭被長阪,硃華冒綠池”見其清麗,“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見其時哀,“飄颻放誌意,韆鞦長若斯”見其意氣。及文帝即位,恣意公子不存矣。《責躬》有文:“遲奉聖顏,如渴如飢。心之雲慕,愴矣其悲!天高聽卑,皇肯照微!”猶大感心痛,何以惶恐卑微至此?頻頻上錶自陳己誌,然終沉浮異勢,不兩立也。昔日侍坐,今朝疏離,棠棣之情,亦不復存矣!陳思恣意半生,鬱鬱半生,故親相繼而逝,壯誌未待酬時,零落一生,不勝感慨。
评分我喜歡的曹植從來都是鋒芒畢露的男人。他的自負、他的銳氣、他的傲慢、他的隨性那麼清晰的刻印在他的骨血中。我喜歡他在「與楊德祖書」中強烈的情感與抱負,我喜歡那樣堅硬不懂收斂的曹植。那樣的曹植不會委屈求全的寫下「責躬」「應詔」,任命運侵蝕掉所有的鋒芒,不會卓爾不群躊躇滿誌卻糟蹋掉自己所有的驕傲。同袍鬩牆、為臣獨難,那樣的曹植終究還是埋葬在鄴城的高颱盛譽中,而陳王也在佛老的景慕中、在離亂落寞下結束瞭自己黯然的半生。留下滿紙盛藻,不過皆為淒楚之言罷瞭。
评分不是研究人員,發現讀過餘冠英《三曹詩選》和幾篇有名的就差不多不需要看這本書瞭,剩下的作品多為殘篇或者應用文,叫人提不起興趣。依愚見,在曹植的作品裏看不到什麼“超越”的或者叫人激動的東西,所以雖然是名作傢,但我不太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