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抵达以前,火星是一片空白。
地球纪元2026年。一支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百人探险队离开地球,登陆火星。这里曾是一个伟大的标记,一个浩瀚的象征,一个让人俯首的力量。但如今,它只是一块荒芜的土地。
移民区陆续建起,连接地球与火星的太空电梯逐渐成型,人们蜂拥而至,在火星轨道上架起反射镜,挖掘深入地幔的超深井,想把这孤寂的星球改造得适合地球人类居住。
与此同时,一个主张维持火星原貌的组织在隐秘地活动,而旨在开发火星矿产谋求私利的跨国企业则肆无忌惮地运营。
终于,一场持续了两个火星年之久的沙暴之后,太空电梯倒塌了……火山爆发,冰川消融,火星陷入红色的汪洋。
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生于1952年, 美国科幻小说大家,作品曾荣获近百项各种提名,并最终赢得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等二十余项世界级科幻大奖。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火星三部曲》系列,其中《红火星》荣获1993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1993年英国科幻协会奖最佳长篇小说、1997年西班牙奇幻小说奖最佳引进版长篇小说、1999年日本星云奖最佳引进版长篇小说;《绿火星》荣获1994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1994年轨迹奖最佳科幻长篇小说、1998年西班牙奇幻小说奖最佳引进版长篇小说;而《蓝火星》则荣获1997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1997年轨迹奖最佳科幻长篇小说、1998年法国Ozone奖最佳引进版科幻长篇小说。他的近作《2312》于2013年再度摘得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的桂冠。
《红火星》人心,权谋,面具。 黑小猫 在我二十五岁的门槛这一边儿,我重新再一次读了《红火星》。 上一次我读它的时候,我依稀才十五岁,贪婪地抓着一本皱巴巴的科幻世界增刊,拼命想读懂那个故事。然而最终失望地丢到一旁。 什么啊,...
评分事实上,这本书的繁体译本也许更好一些,简体译本是科幻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我印象中似乎是赵海虹所译, 相比较起来, 台湾人的译本更专业,而简体译本更细腻。 看这本书,刚刚开始完全是在啃。。很硬,之后便嚼髓知味,完全沉迷。所沉迷者,一是作者在技术方面的极其硬派的描...
评分安徽文艺出版社重新引进"火星三部曲",首部<红火星>6月初上市.采用台湾繁体版译文,分上下两册.这部书虽然篇幅浩大,但内容非常丰富,相当耐读的好作品.一群地球上最精英的科学家,登上一个完全未被开垦的荒凉星球,怀着各自最美好的愿望,要打造一片全新的乐土.可结果,却是干戈遍地,...
评分Kim Stanley Robinson的火星三部曲无疑是人类移民火星的标准教科书。 另人颇感惊奇的不仅是书中对人类社会的细致规划(尽管是近似乌托邦的理想国),更是其对相关科学技术的准确描写。 Kim希望创建一个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导的理想社会,所以他在必要的科技细节上从不吝啬笔...
评分这是科幻世界杂志社推出的最早的几本译文版之一,没有记错的话,那个时候还是季刊,我当时在读高一。 《红火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硬科幻,有大量科学术语,情节貌似是描写去往火星的路途以及改造火星的开始。 我得承认我当时根本没能读完这本晦涩的书,买下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
在毁了地球之后,姆们傻逼地球人又成功的毁了火星。读之前看了下短评说是具体知识很多还担心看不懂,其实读完也不能说是看懂了,只能说是把这些繁琐的知识放在里面是合适的,从这本书的目的来看需要这些“硬”知识,不过实在不懂的话其实也不影响理解,整本书的内容真的太扎实了,仿佛吃了一肚子的cupcake,那种sponge压紧后的质感其实有点让大脑缺氧,第二三章非常好看,中间质量又掉下去了,但是最后两章又给救回来了,本来因为吃得太饱尤其还是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食物想缓一缓再读下一本,但是结局让我想迫不及待的翻出绿火星了。
评分读这本书真是太艰难了,剧情推进极其缓慢,人物描写比较苍白。一部堆积了无数科学知识和科幻概念的小说,却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设定。不大适合我这种喜欢故事性很强的读者。
评分无与伦比的火星开拓史,但节奏感毁了它成为科幻小说top5,你们有谁能看这本书半小时还能忍住不干其他事?
评分冲着刘慈欣推荐也要看啊,真是好看好看!
评分Robinson让人讨厌和让人喜欢的地方大概就是sf中科学那一部分的细节了,不喜欢看这部分的人觉得简直读不下去,喜欢这部分的人似乎又不会喜欢看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