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漫长的八十年里,中国摸爬滚打,艰难前行,为何屡屡在看到希望之后,又陷入更深的绝望,走不出不断失败的怪圈?
.
一场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廷不得不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以巨资打造强大的北洋舰队,甲午战争却将中国再次送入惨败的深渊;戊戌 变法 尝试模仿西方的制度,慈禧的贪权恋栈却令变法戛然而终;义和团在当权者的纵容下“扶清灭洋”,却造成了八国联军的共同侵华;一场被寄予厚望的立宪改革,最终却掀起了改天换地的辛亥革命;革命的热情尚未冷却,袁世凯的复辟却已箭在弦上……
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历史规律?中国到底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
翻开本书,从近代史的深处探寻一切问题的答案,只有冷静地审视过去,才能不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反复跌倒。
.
.
名人荐书:
1.俞敏洪:“不站在阶级立场、不站在革命立场写的一本历史书。让我们可以不戴着有色眼镜看一眼历史,觉得历史多了一份真实,我们也对历史多了一份触感。”
.
2.易中天:“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
.
3.秦晖:“认为张鸣作品的说服力在于将材料、事实和逻辑结合起来。”
.
4.李零:“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
.
5.吴思:“看透枪杆子,了解锄把子,张鸣抓住了这两个要点,中国历史的真相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了。我对他的理解,有时候也经常是对我自己的理解。”
.
6.陈丹青:“现在有学者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张鸣做的工作,就很重要。”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对中国社会各种历史性问题有极其深刻的研究;他的作品富含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道出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代表作品有:《重说中国近代史》《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重说晚清民国》。
by 蒙木 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外国理论,中国基本都有,但选择是一个问题,理解是一个问题。形形色色的中国古代理论,也在逐渐复活中,选择同样是一个问题,理解也是一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目前学术界匮乏的不是理论,而是常识。只有不悖常识、富有常识的理论才能常青。...
评分1. 我的近代史的绝大部分记忆来自一本叫《中国近代史》的教材,绿色封面,上面赫然印的是圆明园的断瓦残垣;讲授这门课的是带黑框眼镜的中年胖子,很高大,声音很有磁性,每次上课都穿得整整齐齐的西装,俨然当今学术权威的派头。 我还记得他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讲的话,说学历史...
评分我们都是学过近代史的,都是收到过教科书熏陶的。所以很多的观点虽然不是很赞赏,但至少在心目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我们其实在潜意识里都把一些历史事件都附带上一些我们被教授的观点。 而该书作者从自己的认知去阐述一段历史,虽然我不是很懂这段历史,但是书中的内容是商榷的...
评分说到中国近代史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是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起点,然后是新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划分,社会主义过度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致是这样的划分。但是本书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样的叙述,重点叙述了在中国近代史时...
评分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张鸣提醒诸位“别在历史面前当妇人”:或如怨妇一般苦大仇深撩伤疤,或如泼妇般凡事讲“打”挠人一把,或像情妇一样贱嗖嗖只记得殖民的好。张鸣新著一开篇就把人惊着了:且不说他言辞中是否有贬损“妇人”的迹象,单单这“三妇心态...
目前市场上关于近代史最好的一本普及读物。张鸣本身是教授,而且敢说实话,没有陈词滥调,又容易读,非常推荐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细节方面略显粗糙,但是可以了解到一些真实的历史,提升分析思维能力
评分清朝是清朝,明朝是明朝,我朝是我朝,只能说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各王朝故事,却统称中国别扭。
评分可以看的地铁八卦书系吧。。。再次为封面大笑一分钟
评分奇葩的封面。这种花里胡哨的封面实在讨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