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民众普遍失去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利益集团垄断资源,官场腐败已达极点。
然而,甲午惨败后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却以光绪皇帝在宫廷权斗中不敌慈禧太后,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收场;而慈禧太后和皇族权贵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受西方势力威胁 ,竟然利用民间势力义和团向十一国开战,却险些为大清招来了灭顶之灾;危亡之际,统治阶层不得不主动寻求变革,随着清末新政步步推进,变革进入了快车道:振兴商务、废除科举、兴办西学、改革官制、修订新律,乃至推行宪政,组建内阁。
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变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变革方式后,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变革陷入了无尽的利益算计和权力斗争的困境中。
翻开本书,作者为您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晚清最后十八年国运急转直下的政治必然。
黄治军,曾任《旅伴》杂志执行主编。自小熟读兵法、经史子集。曾通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后痴迷于清史,为了寻根探源地解答内心中对于清亡的疑问,大量搜罗中外各种史料,仅仅甲午战争看过的书籍和史料不下百部。没日没夜,没有节假日地苦写三年,终于著成大清最后十八年的长篇历史读物《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1、战争前的日本陆军实力 两国陆军兵力的总人数前面已经介绍过,日本常备军7.5万,其中包括炮兵6000,骑兵4000。而清国的常备军60万,其中包括步兵47万,骑兵10万,炮兵3万。另有民兵100万。 如果光从数量来看,日军这不仅是拿鸡蛋碰石头,简直是碰蒸蛋器。 但除了数量问题,还...
评分清朝覆亡100多年以来,无论是名家还是野史,几乎没人能够把这段历史讲得清楚而且好看,因为它太复杂,又没有过分出彩的人物和故事,剩下的就只有官场和权力斗争,作者从海战写起,一步步推进官场,最后直达宫廷,直达“最核心”,比较佩服作者敢于碰这个写史的盲区,写晚清官...
评分没有看过这个作者以前的作品,看来是个新人,本人这个豆列是专黑畅销书的,年前听说这个书排当当网第一名,于是赶紧买来,抱着大黑特黑的态度,一直没看,直到前几天才断续看完,于是发现这本书我买错了,当然是针对我的“专黑畅销书”来说的,无论是甲午战争发生120年来首次以...
评分作者书名起得很唬人,大清灭亡启示录,读了才发现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内容,写日中海战过于抓住细节,定远有几个炮位什么的,你干脆起书名叫中日大海战算了。读者想看清朝灭亡的启示,不是像作者那样只是罗列一堆细节谁要看你细节啊,北洋舰队惨败谁不知道啊,总之论故事性作...
评分听说是天涯煮酒近年来的奇文,第一时间从卓越上买了。 一上来是袁世凯在朝鲜的那段往事,标签式的大段人物内心独白,让人很容易想到《明朝那些事儿》,不过我对那段历史的史料比较熟悉,马上就看出作者对于历史人物有自己的想法——袁世凯当然是有雄心的人,或者说野心,但是他...
有事实有逻辑,语言也很轻松
评分打发时间。
评分打发时间。
评分大部分篇幅是清日战争,最后戊戌变法一带而过,不失为一部出色的通俗史著作。
评分那是一段悲怆的历史,为毁家纾难的邓世昌、谭嗣同等铮铮中华男儿们们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