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产生了自我意识,它会成为人类的仆人、朋友还是敌人?
1921年,捷克作家恰佩克由捷克文的“劳役、苦工”(Robota)创造出了一个新词,“机器人”(Robot),人类从此有了“机器人”这个概念。
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第一台家用机器人,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会抽烟,但并不具备实际功能;
1942年,科幻宗师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学术界自此有了默认的研发原则;
1954年,美国人德沃尔制造出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从此,各种机器人被制造出来服务人类;
2012年,机器人不仅已成为搬运货物、打扫卫生的苦力,更是老人的看护、孩童的玩伴,在人类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30年,人类一如既往地享受着机器人的服务,却不料,这些被赋予了智能、有了自主意识的机器人正在暗中谋划一起巨大的阴谋;
23世纪,人造黑洞吞噬了地球,人类被迫流亡宇宙;
25世纪,机器杀手穿越时空而来,大开杀戒,屠戮了一整座城市;
27世纪,大战来临,人类在智能远高于自己的机器敌人面前,不堪一击,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决战前夜,7名人类来到了前线,一个名叫海伯利安的星球。他们决定直面残酷的机械杀手伯劳,解开自身命运之谜并拯救全人类。
终有一天,机器的智能会远远超过人类,翻开本书,去看看那天,会发生些什么……
丹‧西蒙斯(1948~ ),被美国读者公认为“美国最会讲故事的人”。出道近三十年来,他写遍奇幻、科幻、恐怖、推理、惊悚、历史等几乎所有小说类型,只要他出手,必叫好又叫座,捧回无数大奖,是名副其实的“跨界之王”。
他的长篇处女作《迦梨之歌》一举拿下了奇幻小说的最高奖项世界奇幻文学奖;
第一次涉猎恐怖题材的《腐朽的慰藉》就将恐怖小说界重量级的三大奖项布兰姆‧史托克奖、英伦奇幻奖和轨迹奖包揽囊中;
第一部长篇科幻史诗《当人类决战机器人:海伯利安》更是获得了全球科幻小说至高荣誉雨果奖,以及轨迹奖、日本星云奖、法国宇宙奖,入围阿瑟克拉克奖、英国科幻奖等国际重量级科幻奖项,被誉为“二十世纪科幻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里程碑”。
不是要为读客说话,但这封面真有这么糟吗?【好吧,那个系列名的确很坑爹…… 但是看看国外的一些海伯利安的封面不就也就是伯劳的大头啥的么…… 我觉得,比较有问题的是系列名和广告语,这个的确把这本书的目标读者给弄错了。这么文艺诗意的书硬生生地被整成了个机器人编年史...
评分 评分看到下面有人冒名copy了我的一篇文,我不知道是不是书托。但希望不要影响了《海伯利安》在读者中的第一印象。这是一本不需要用如此没底气的方式来推荐的好书。 -------------------------------------------------------------------------- 如果2007年你只读一本科幻作品,...
评分自前几年读客版《海伯利安》套装出版后,"海伯利安全套"都成了一个梗了,可实际看过这本书的人却不多。 科幻本来就是小众,而这种大部头,又是九十年代的“古老”作品,要让人能够提起兴趣看下去,那就更少了。 而且,即使在科幻届,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西蒙斯也不算高...
评分充满诗意的科幻史诗,因为作者的跨界才华而显得别具一格。虽说是长篇,但作者却巧妙的用六个人的回忆先架构了六个短篇,看得出来六篇风格各异,尝试了不同的体裁和文风,野心可见一般。开篇就被牧师的故事所震撼,随着时间的流逝具体情节已渐渐模糊,那是当时脑中对于结尾处那骇人的受难场景的想象还记忆犹新。将军和诗人的故事中规中矩。
评分这本书和沙丘有点类似,乍一看觉得不太好读,因为一开头人物众多,背景庞杂,但是一旦熬过磨合期,就会马上发现其牛逼之处。这本书不光写了科幻,还有诗歌、历史、神话、宗教、侦探、太空歌剧等等类型的故事。作者对于各种诗歌各种神话各种历史人物的信手拈来真的令人佩服。不过这本书被读客拆成了两本,简介也弄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但是没关系,出全就好。读库,后面还有6本,快点出!
评分读客丑爆了的封面和画蛇添足的加上“当人类决战机器人”这几个字已经够醉了。小说的文风和情节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硬着头皮看完了,完全GET不到牛逼的点。
评分封面直接把电影威和雅典娜p在一起然后两本拆成四本卖我去………………
评分读客封面实在是奇葩的无法直视、、雅典娜小姐你走错剧组了 科幻版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