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是一部经典幻想小说。一个生活在英国未来社会的问题少年,由于青春期躁动走上犯罪道路,后受到社会制裁,被剥夺自由意志。经过思考与改造,他重新融入社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上帝手中的一只发条橙……
本书对青春迷失的写照,对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导演库布里克改编的同名电影虽遭禁数十年,却早已在世界各地被奉为经典。
亚历克斯是个无恶不作的街头少年。由于一桩人命案,他被逮捕,当局在他身上试验一种特殊手段,将他“改造”成一个一有暴力念头就会无比痛苦的人。只能行善,无力作恶,他丧失了选择善恶的能力,丧失了自由意志。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上了发条的鲜橙……
《发条橙》以天才的想象力书写自由与强权的碰撞,一出版便震惊了世界,震惊了远在美国的库布里克,由此催生了他最著名的电影《发条橙》。
安东尼·伯吉斯(1917—1993),英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作曲家和文学评论家。早年在大学攻读文学,做过钢琴师,进过情报部门。20世纪60年代被诊断患脑瘤,从此隐居,专事文学创作。后得知脑瘤纯属误诊,但其文学创作一直延续。一生发表作品几十部,以《发表橙》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另著有《尘世种子》、《尘世权利》等。他一直希望被看作会写小说的音乐家,而非会作曲的小说家。
如果说将人转为符号本身就是一种暴力,那么在暴力与野蛮统治下的所谓文明社会看起来自然是岌岌可危,缺失信任与安全让社会面貌更为凌乱、破碎与无序。 1971年,美国电影导演库布里克用时一年半,出人意表地拍摄出一部备受争议充满暴力血腥的残酷影片。该片上映之后引起一片...
评分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发条橙》,感觉还是有点微妙的。 这次的阅读经历是我第三次和《发条橙》打交道:第一次是从《古书堂事件手帖》中的一个事件中了解到了故事的情节发展;第二次是看了库布里克拍摄的电影;第三次我终于迎来了它的原著小说。 说实话,阅读体验不是很好。译本...
评分两个下午两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整个故事像是《1984》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合体。 一方面 用conditioning表面的成功与小主人公的康复 向虚伪的集权政府表达羞辱与不屑, 另一面 又是从孩子的角度讲述长大。 * “把一个体面的年轻人变成一台发条机器,肯定不算什么政绩的...
评分如果说将人转为符号本身就是一种暴力,那么在暴力与野蛮统治下的所谓文明社会看起来自然是岌岌可危,缺失信任与安全让社会面貌更为凌乱、破碎与无序。 1971年,美国电影导演库布里克用时一年半,出人意表地拍摄出一部备受争议充满暴力血腥的残酷影片。该片上映之后引起一片...
评分你看,荒诞得多像现实
评分恶少改造计划,还原21章
评分《1984》的朋克版 “我”如芸芸众生 权力与欲望的机器 操控在权力的械斗中被抽空意志 丧失本性 但困惑主人公开始并不具备理性意志 后来政治意志控制他无法拥有本人的意志 或许作者想表达的是原欲力量被统领意志控制打压(hhh自圆其说)电影感很强 其实删减的第二十一章最绝望
评分世界上是没有一种力量可以统领所有人的想法和感受的,你是不可能用建立条件反射的方法,也就是巴甫洛夫训练狗的方法,来统一人们的情感的。
评分停电的晚上,读着读着,脑海里就像有一个自动放映机似的把库布里克的电影拉了一遍……不同的结局,暗示了两条截然相反的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