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艺术史

树的艺术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鹭江出版社
作者:弗朗西斯·凯莉(Frances Carey)
出品人:
页数:204
译者:沈广湫 吴亮
出版时间:2016-9
价格:11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591183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植物
  • 自然
  • 艺术
  • 艺术史
  • 植物图鉴
  • 绘本
  • 好书,值得一读
  • 画册
  • 艺术史
  • 树木
  • 自然美学
  • 文化象征
  • 历史演变
  • 视觉艺术
  • 生态哲学
  • 设计灵感
  • 人文关怀
  • 景观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树木真实地活着,在神话中出没,在观念中穿行。

树木承载了太多人类的经验,是我们与自然,与非自然紧密相连的纽带。世界之大,文化各异,从古至今,树木从来就不是历史舞台的配角。一树一木,仪容堂堂,意蕴玄妙,形态俊美,已让无数文人墨客才思泉涌。

本书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对树木意义和使命的深探,既深挖内涵用途,又作意象拓宽引申。从苹果树、桦树、雪松、桉树,到橡树、柳树和紫杉,一路探来,我们遇见埃及树之女神哈索尔,为众生分撒补给,敬畏那献给宙斯的擎天巨橡,叹息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尝了智慧树的禁果,感动佛陀顿悟于菩提之下,我们也幻想食一颗西王母长生不老的寿桃,欣赏过伦勃朗名画《三棵树》,再对威廉•布莱克笔下的恢弘意象叹服……

作者简介

曾先后任大英博物馆公众参与高级顾问、书画部副主任。凯莉女士现为职业咨询师、艺术研究员、学术顾问。凯莉女士参与了大英博物馆与基尤皇家植物园合作建设的博物馆前庭景观设计,连同对大英博物馆藏品的宽广知识,探索树木主题的最佳人选非她莫属。凯莉女士著述颇丰,主要有:《末世论及未来的模样》《现代斯堪的纳维亚绘画》《歌德时代德国印刷业》《英国1914-1960先锋派印刷》《德国1880-1933年间的印刷业》。凯莉女士同时还是“城市之树”(Trees for Cities)组织赞助人。

目录信息

引子
树之古老 3
大英博物馆之树缘 3
第一章 树简史
第一节 树木知多少 8
名何为名? 8
树木栽培 11
世界失而复得 16
第二节 树木之神与蕴 24
基督教传统中的生命之树 28
知识树与家谱树 35
现代世界中的生命树 40
树林别趣 43
艺术与自然 48
第二章 树木馆
猴面包树 名副其实的“生命树” 56
桦 树 树中淑女 58
构 树 魅力树皮布 64
黄 杨 制琴良材 68
雪 松 气味芳香,难得之材 72
椰 树 全身是宝 76
山 楂 有迷信残余到国王徽章 80
柏 树 凭吊伤怀 千古悠悠 84
桉 树 梦幻般的传说 90
无 花 果 隐秘意深 92
梣 树 战争与她携手 和平与她拥抱 98
银 杏 很古很魅很抗爆 102
愈 疮 木 结缘神灵 104
月 桂 太阳神依旧的爱 106
苹 果 令人浮想联翩的符号 110
桑 树 丝绸之路的源头 118
橄 榄 和平、希望、拯救 124
松 树 自然女神的挚爱 130
杨 树 仰慕天地的荣光 136
梅、杏、桃及樱桃 傲雪迎春 绚染绽放 140
橡 树 力量与耐力的象征 148
柳 树 伤痛的情怀 156
紫 杉 拒腐防朽 弓箭良器 160
可 可 欧洲富人必备 164
枣 树 耶稣荆冠 168
后记:森林都去哪儿了? 178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树——如果有来生,我最想成为的。 所以,特别喜欢这本书。 谈树,博物学相关内容自然不可或缺。 后缀加了艺术史,画啊雕塑啊也必须有。 但实际上,相当篇幅还述及文学、宗教、历史。 总之,信息量很大,即便仅想添些泡吧谈资,也该读几页。 尤其妙不可言的是,它像一本“勾搭...

评分

树——如果有来生,我最想成为的。 所以,特别喜欢这本书。 谈树,博物学相关内容自然不可或缺。 后缀加了艺术史,画啊雕塑啊也必须有。 但实际上,相当篇幅还述及文学、宗教、历史。 总之,信息量很大,即便仅想添些泡吧谈资,也该读几页。 尤其妙不可言的是,它像一本“勾搭...

评分

树——如果有来生,我最想成为的。 所以,特别喜欢这本书。 谈树,博物学相关内容自然不可或缺。 后缀加了艺术史,画啊雕塑啊也必须有。 但实际上,相当篇幅还述及文学、宗教、历史。 总之,信息量很大,即便仅想添些泡吧谈资,也该读几页。 尤其妙不可言的是,它像一本“勾搭...

评分

树乃人之树。没有树木,就没有人类的文明,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却是有几分道理的。人类文明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木树的实用功能,又需要树木的意义和神话,两者不可或缺。这本图文并茂的《树的艺术史》由英国的弗朗西斯•凯莉著沈广湫和吴亮翻译,侧重阐释了人类赋...  

评分

树乃人之树。没有树木,就没有人类的文明,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却是有几分道理的。人类文明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木树的实用功能,又需要树木的意义和神话,两者不可或缺。这本图文并茂的《树的艺术史》由英国的弗朗西斯•凯莉著沈广湫和吴亮翻译,侧重阐释了人类赋...  

用户评价

评分

白果槲寄生成为《埃涅阿斯纪》里的指路金枝,《吉尔伽美什》里美索不达米亚众神统治的疆域是一片雪松林,躲避阿波罗求爱的女神达芙妮最终化为一棵月桂树,伊甸园里为最早的人类遮羞的叶子来自无花果树,凯尔特传说里魔法三树是橡、梣、圣荆,人们笃信耶稣的荆棘之冠用材来源于滨枣,英国最年长的银杏是乔治三世的母亲在1762年手植,法国白杨岛上的杨树林默默簇拥着卢梭的墓地。在莎士比亚与人合写的《两个贵族亲戚》中,为求爱不得的青年帕拉蒙安排了这样的台词:我能不能/放弃今生来世的一切财富,只愿成为那棵小树/那棵开花的杏树。——我能不能?

评分

菩提树,榕树,无花果。

评分

树在美术史上的整理文集还是挺有趣的 很多都知道 比较常识性概念

评分

这是我一本很宝贝的书

评分

Bygone glimps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resurface into a lore of natural bibliograph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