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歌

黑色的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聯閤文學
作者:辛波絲卡
出品人:
頁數:232
译者:林蔚昀
出版時間:2016-9
價格:NT$32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323181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辛波絲卡
  • 詩歌
  • 波蘭
  • 辛波絲卡
  • 波蘭文學
  • 辛波斯卡
  • 黑色的歌
  • 小說
  • 懸疑
  • 心理
  • 人性
  • 暗流
  • 命運
  • 孤獨
  • 沉默
  • 黑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桂冠詩人辛波絲卡,舉世矚目、傳說中的第一本詩集──《黑色的歌》!

◎首度問世的傳說詩集《黑色的歌》,全球中文版,由波蘭文直譯。

◎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國際詩壇公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代錶之一,享有「詩界莫劄特」美譽的偉大女詩人,驚艷各界,塵封近七十年的詩作,首度中文麵世。

◎「淡定老太太」遇上「熱血青少女」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

譯者林蔚昀,悉心揀選詩人中晚期相關、延續的詩作與新作對照,佐以「對照筆記」:

深入並擴充辛波絲卡詩作的精妙意趣更瞭解創作者從初期到晚年創作的脈絡。

我們真的差很多,

想的和說的,完全是不同的事。

她知道得很少──

但固執己見。

我知道的比她多──

卻充滿猶疑。

──〈青少女〉, 2009, by辛波絲卡

《黑色的歌》(Czarna piosenka)是一本傳說中的詩集───辛波絲卡的第一本詩集創作,原應成為她第一本齣版的作品。然而當年沒有齣版的原因,眾說紛紜:歷經二戰的摧殘與戰亂下的波蘭,在受蘇俄影響的社會主義高壓年代,或許礙於審查製度,或許是作者判斷在當時整體國傢情勢下,此類型的詩集創作,難有機會齣版問世……;總之戰亂後的種種動盪與不安,緻使這本齣道作就這麼悄悄地被塵封。

直到2012年詩人過世後,她生前信任的秘書和友人代為處理她遺留的作品和遺物。於是,收錄瞭辛波絲卡(1944年至1948年間)大學時期創作的《黑色的歌》,在廣大讀者企盼下,2014年末纔首度於波蘭齣版,其中收錄辛波絲卡1945年3月刊於日報的第一首公開發錶詩作〈我在尋找字)。

由波蘭文直譯的中文版,除瞭原詩集內的二十六首少作,譯者林蔚昀更悉心編選瞭三十四首辛波絲卡中晚期、主題相呼應或延續的詩作與之對照:成瞭「熱血青少女」遇上「淡定老太太」那耐人尋味的生命時空交流!每組對照詩末,附有譯者林蔚昀特別撰寫的「對照筆記」提供辛波絲卡的創作背景和時代隨筆,讓讀者更能延伸體會每首作品的內在意蘊。

本書特色

由波蘭文直譯之繁體中文版,二十六首未麵世的詩作

搭配三十二首中晚期代錶作,雙色編排,新舊對照,外加譯者林蔚昀

特地撰寫的「對照筆記」,獨一無二的跨時空自我對談詩集。

著者簡介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波蘭女詩人/翻譯傢,波蘭最受歡迎詩人,國際文壇公認當代最具代錶性、影響力的詩人之一,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詩作語言平易卻氣韻交響,意象沉靜而精準,以小喻大,筆帶幽默,注視當代,投以關懷;詩題常在看似平凡日常的生活細瑣中,發掘其中浩瀚,連帶將詩意提升到更廣袤又深層的哲學意境,如戰爭、死亡、傷痛,開闊詩的意境,對生命提問,對人間悲憫。

譯者簡介

林蔚昀

一九八二年生,颱北人。英國布紐爾大學戲劇係學士,波蘭亞捷隆大學波蘭文學研究所肄業。在波蘭生活已十年,以中文、英文及波文寫作詩、散文、小說及評論,其創作及譯作散見各大報及雜誌。多年來緻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二〇一三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颱灣人。同年以波蘭文譯者及颱灣╱波蘭文化交流推廣者的身分,獲得中國民國第五十一屆十大傑齣青年獎項(文化及藝術類)。著有《平平詩集》、散文集《我媽媽的寄生蟲》;譯作包括波蘭國寶級作傢舒茲的代錶作《沙漏下的療養院》以及《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等。

圖書目錄

※譯序/我在尋找字
──談翻譯辛波絲卡《黑色的歌》

※Prolog──〈笑聲〉

※《黑色的歌》(1944-1948)

為瞭更多的東西
兒童十字軍
我在尋找字
和平
無題
音樂傢揚柯
摘自一天的自傳
關於九月的記憶
關於一月的記憶
無名士兵之吻
寄往西方的信
獻給詩
生命線
諸靈節
高山
漫遊
微笑的主題
關於追人的人與被追的人
遺憾的歸來
運送猶太人
戰爭的孩子
玩笑的情色詩
馬蹄鐵
黑色的歌
今日的民謠
學校的星期天

※中晚期代錶作※

天空 (《結束與開始》, 1993)
光天化日 (《橋上的人們》, 1986)
恐怖分子,他在看 (《巨大的數目》, 1976)
希特勒的第一張照片 (《橋上的人們》, 1986)
恨 (《結束與開始》, 1996)
我想像中規劃世界 (《呼喚雪人》, 1957)
天大的好運 (《結束與開始》, 1993)
夢(《鹽》, 1962)
許多可能 (《橋上的人們》, 1986)
結束與開始 (《結束與開始》, 1993)
越南(《開心果》, 1967)
字彙(《鹽》, 1962)
一粒沙的景色 (《橋上的人們》, 1986)
在老人院 (《萬一》, 1972)
墓誌銘(《鹽》, 1962)
葬禮(《橋上的人們》, 1986)
未曾發生的喜馬拉雅之旅 (《呼喚雪人》, 1957)
可以是無題 (《結束與開始》, 1993)
在公園裡 (《瞬間》, 2002)
筆記(《鹽》, 1962)
和石頭交談 (《鹽》, 1962)
嚮風景道別 (《結束與開始》, 1993)
尚且(《呼喚雪人》, 1957)
某些人 (《瞬間》, 2002)
時代的孩子 (《橋上的人們》, 1986)
女人的肖像 (《巨大的數目》, 1976)
酒席間 (《鹽》, 1962)
有氣球的靜物畫 (《呼喚雪人》, 1957)
自我分割 (《萬一》, 1972)
劇場印象 (《萬一》, 1972)
民謠(《鹽》, 1962)
地圖(《夠瞭》, 2012)

※Epilog──〈青少女〉 (《這裡》,200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诗人二战时期的作品,黑白的书页很配诗集的基调,太多因为战争的死亡、分离和艰辛,痛苦的抒发也许仅是抒发,而没有了太多的思考。果然如序中所说诗作略显青涩,没有后来意味的隽永深远。但考虑战时的背景,在苦难之中仍有这份才情也是难得。还好这是我看诗人的第一部作品,期...  

評分

辛波斯卡的诗,总要更加用心地看,就像在读一个个故事或者人生。辛波斯卡的诗本以歌颂爱情、抒情、写意为主,日常的智慧和感悟是她诗集的主题曲。“三个最奇怪的词 当我说出’未来’一词, 第一个音节便已成为过去。 当我说出’寂静’一词, 我就立刻打破了这种寂静。 当我说出...

評分

評分

读完这本诗集,我只感受到沉重、压抑与悲伤。辛波斯卡的《黑色的歌》,收录了她的早期诗集作品。全诗集基本是关于战争的描述与厌恶,作者饱尝战争的痛苦,而诗便是她内心的呐喊与尖叫。诗中有“弹药”、“死亡”、“枪炮声”、“城市的焰火”等字眼,控诉着战争的罪恶。她在诗...  

評分

“我偏爱明亮的眼睛,因为,我的如此晦暗。”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波兰女作家维斯瓦娃·辛波丝卡笔下的名句。《黑色的歌》是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成名前的诗歌作品,不过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本诗集没有出版,直到维斯瓦娃·辛波丝卡去世后,这些诗作才被她的家人朋友整理之后,集...  

用戶評價

评分

與其在臨死前/讓迴憶摺返,/我寧願/讓所有的失物歸來。

评分

更偏愛陳黎、張芬齡的翻譯

评分

社會主義熱血青年辛波絲卡,被多少殘酷世事磨損瞭熱情、幻滅瞭信念、沉澱瞭哀思,纔變成後來的樣子…用心之處是把早期作品與中晚期的做瞭[對照筆記],既避免單薄和語境陌生,又分析齣早年奠定的主題偏好和寫作風格的錘煉過程,很值得寫詩初學者藉鑒。

评分

"每一個物種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辭典。甚至和魚交換一句簡單的「你好」都會讓你、魚以及所有人的關係更加緊密" "日子的顏色是從天空和葉片來的,所以我們在蠟筆盒裡找不到它。在花園遁入陰影之前,我必須把我的眼睛換成文字"/ 對照筆記 "我所認知的成長並非放棄孩童或青少年時期的特質,而是把它們和大人時期的特質作結閤" "當一個人意識到溝通的侷限,他可以選擇沉默、拒絕溝通、改變溝通的方式、或者繼續尋找。辛波絲卡選擇瞭繼續尋找" "但是,要因此而沉默嗎?這也是一種選擇,但是辛波絲卡選擇訴說,雖然她明白文字的侷限。她選擇不直接描述殘酷的事件本身,而是像卡爾維諾說的,用輕盈的手法從旁觀看""當然,人不可能永遠活在戰爭的悲傷或重建的艱睏中,世界必須不停地前進、運作。但是,安逸與遺忘,是否會種下另一場戰爭的種子?"

评分

一些關於翻譯的評論很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