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 往往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虽然霍妮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着显著的不同。 霍妮反对“幼年经验决定一生”的理念,对于当代精神分析中过度强调早年经历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经历本身固然重要,但精神分析更应立足个体当前的精神状况,重视当前问题的解决。 霍妮的观点与社会心理学一致。她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的论点,但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的冲动理解成是性本能的冲动、用原始性欲发展阶段的进展来解释人格的形成的观念。她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密切,从根本上来源于与基本焦虑相关的心理冲突,而与性有关的异常心理只是其表现之一,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
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心冲突,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都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着。有时,我们感到很不自由,可能和这种内心冲突有关。比如,我们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却难以抵制本能欲望的贪婪;又比如,我们明明很爱一个人,却非要假装很不在意他,或者使劲和他作对...
评分容易引起骂战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很多人无法划清“我”的界限。 “我”和“我的”这两个词汇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然而很多人却把两者混淆,认为“我的”等于“我”,具体来讲,就是误认为“我的思想,我的言行,我的财产,我的交际圈,都是我的一部分,我的延伸。”所以,捍...
评分 评分有的人野心勃勃(aggressive),有的人千依百顺(compliant),有的人离群索居(isolated)。 他们分别假以掌控(mastery)、爱(love)和自由(freedom)之名,竭力避免内心冲突。 这样的冲突发生在理想的自我,真实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中间。 野心勃勃的人,追求荣光,无法面对温情,...
评分这本书我今天下午才开始读,读完以后就立刻读完了第二遍。我深深的感觉霍妮写的许多想法就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说是知音真的不为过了,同时现实也是如此的血淋淋,我要鼓起勇气去面对,更要有毅力去改变。 至今我的人格里面属于屈从人和孤独人。都是为了能够解决自己内心的冲...
依然对理论存疑,但本书可以作为回答“一切都是童年的错么”的一种答案。作者层层递进的阐释了内心冲突的升级演变及运转机制,说明冲突自身也是发展变化的,对人格结构的分析使病症的来路有迹可循。比《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更细腻的给出了病人画像,读起来有点见自己、见众生的感觉。挺好。
评分一种自救?“自救”这个词常常出现在心里,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总得做点什么吧。感谢生活。(这本书读起来不容易,几度想放弃了。)
评分是可以用于自我分析和自助的理论,读到一半的时候有点怀疑,为什么一定要消除差异,要治疗所谓性格缺陷,要把活在精神世界的人拉回现实,用道德标准去评价一切,以及为什么所有努力只为追求现世“幸福”……但是过得更好总是没错的吧嗯。
评分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著作,翻译的非常好,力荐。
评分依然对理论存疑,但本书可以作为回答“一切都是童年的错么”的一种答案。作者层层递进的阐释了内心冲突的升级演变及运转机制,说明冲突自身也是发展变化的,对人格结构的分析使病症的来路有迹可循。比《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更细腻的给出了病人画像,读起来有点见自己、见众生的感觉。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