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携夫人到访日本与中国。本书收录的正是他们在这一年写给美国家中孩子们的书信。杜威夫妇讲述了他们在这两个东方国家的所见所感,这当中既不乏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更有杜威对两国时局的深刻反思。尤其重要的事,杜威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自己所亲历的五四运动全过程,生动呈现出了这一事件给当时的中国掀起的巨大影响。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长期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杜威曾于1919年来华访问,时间长达两年零两个月,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
爱丽丝·C.杜威 (1859-1927),杜威妻子,1886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哲学系,曾协助丈夫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后因病去世。
1919年10月20日,杜威60岁生日,恰逢孔子生辰。北京教育界为杜威举行了盛大的生日晚宴,蔡元培有言:“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相同的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全集第三卷P349)。后来,杜威博士甚至...
评分好些年前,我有幸跟随北师大郑国民教授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在课上,郑老师曾叮嘱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么像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之类的经典作品就有必要人手一册,反复研读。这是促使我个人认真阅读杜威著作的起点。后来在...
评分好些年前,我有幸跟随北师大郑国民教授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在课上,郑老师曾叮嘱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么像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之类的经典作品就有必要人手一册,反复研读。这是促使我个人认真阅读杜威著作的起点。后来在...
评分1919年5月1日早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上海的寓所里醒过来。这一天,杜威给美国家中的子女们写信:“我们在中国睡了一晚,但现在还谈不上什么印象,因为整个中国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 多半是因为舟车劳顿,5月1日的这封家信写得并不长。这一天的杜威大概也绝...
评分1919年5月1日早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上海的寓所里醒过来。三天前,他和夫人爱丽丝·杜威刚刚在日本搭上“熊野丸”号邮轮,经过两昼夜的航行,于前一天抵达上海。这一天,杜威继续给美国家中的子女们写信,讲述自己的东方见闻: “我们在中国睡了...
东洋镜,译者注释详尽,加一星。
评分1919年在日本初春后79天,由涩泽荣一邀请在东京奈良京都镰仓等地演讲考察,对日本戏剧和艺术家有观察,日食特点尤其是服务之好认为是最文明的国家,日本是面子工程专家,观察到民主制氛围浓郁而传统势力也强大,过快发展和资源贫乏导致两股势力对决将撕裂政坛,批判美国达到遏制自由主义的目的;期间的三一运动是朝鲜国王死亡掀起的游行。5月1日到中国,受到留美委员会胡适蒋梦麟陶行知史量才等欢迎,了解五四运动,后见到孙中山,分析日军图谋中国,强行借款和采煤等经济控制中国在张网,而英德只顾自己;圣约翰大学学生与校长冲突,杭州城墙正在消失和失学儿童多;南京贡院也正拆中,北京的颐和园碧云寺和学生游行,尘和灰多干,是蜂箱社会,清华学校北京饭店协和医院北师大初起崭新,巴黎和约未签字消息,8月去南开,保守主义是智慧和辩证。
评分原是为了解杜威对五四运动的目击感受,读下来的收获比预期的多:杜威对中日两国的观感往往语出平实而颇能击中要害,对那个时代中日的细节记录也很有趣,他在两国产生影响的差异也可见当时中日的不同社会环境——战前日本其实更亲欧洲文化,中国却更多接受美国影响,其中差异颇耐寻味。译文流畅,注释尤有价值,但略有小疵。
评分日本的部分浏览得很快,杜威在日本用了两个月时间发现(或者说)习惯了美,那些日式的美的部分,无论古今,海内,都可以作为永恒的审美。此外那些精细的美食,人情风俗,并没有引起我的太多关注。不到日本,仅凭文字与画面,终究难以达到这份感同身受。有机会真想去一趟日本。 中国的部分果然精彩,既是当事人又是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这庞大又摇摇欲坠的国家,变革,革命还在孕育。“谁知道呢”,确实,五四是前所未有的,时间过去愈久,愈让人怀念。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火花四溅的文字,隔着书本也能嗅到日本对中国的贪婪气焰,以及中国被逼入绝境。
评分自己翻译的书,1919年,造访日本和中国时的杜威留下的书信集。既有小趣味,也有大视野,杜威笔下的东京、天皇、孙中山、五四运动,纷至沓来。而且这么多年,这是这批书信材料第一次完整进入汉语世界。各大网店已经上架,欢迎大家购读、批评。过些天我再写篇文章谈谈这一年的杜威和中国的缘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