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十篇文笔优雅、思想深入的文章构成,讨论了众所关注的“免疫”及“接种”等问题。
本书作者尤拉·比斯新为人母时,这个全新角色使得她陷入了妈妈们常有的一种焦虑当中:对政府和医疗机构无法完全信任,担心孩子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用的床垫、吃的药以及使用的疫苗中究竟是什么……她发觉人们实际上是无法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对这个世界免疫”的,于是,她开始了一场针对“免疫”的细致的调研,而本书则是她研究内容的集结,本质上,也是与新父母们,以及社会大众的诚恳交谈——谈信任问题,谈取舍问题,谈科学的可贵,以及人们有时候的急功冒进。
比斯正视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共同忧虑,她理解这种焦虑正是面对诸多信息来源,面对人类自身的偏见、脆弱、不能相互信任,以及面对永恒的不可知与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时的一种无力反应。然后她在书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其实都在一次次地面对着生命中的重要“抉择”,在我们每个人都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代中,人们应当如何动用理性的力量去思考各种重要问题,如何去除偏见,如何接近真实,如何判断,如何抉择。
这本书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广泛涉及到历史、文学、神话、及医学历史,视域开阔,充满了思想的力量,仿佛在科学与文学的接壤处生长。可以说,这本书讨论“免疫”,但最终讲的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命运到底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相互关联起来。
尤拉·比斯,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曾以Notes from No Man’s Land一书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她的文章经常发表在Believer 和Harper’s Magazine上。
《免疫》是美国女作家生子后给孩子接种疫苗的焦虑而催生的一本书,是作者对疫苗进而对免疫、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一系列研究和思考的三十篇散文汇总,原作出版于2014年。此书原版在亚马逊网站上176人评价,获得4星好评(满分5分),另外也得到了比尔 盖茨、扎克伯格等人的赞誉。 ...
评分我从来不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者。这本书一年前就开始看了,中间放下了很久。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让它跨年吧,总算读完了。恰逢2020年的春节赶上“非典”疫情之后又一次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居然还有些应景。 不过很显然,这类调查型科普作品并不容易抓住我的思维...
评分这本书我感觉一般,整本书都很散,作者围绕疫苗,免疫这方面,从生活很多小事出发写的碎片式的感想。但因为整本书就是以一个母亲对孩子是否需要接种疫苗的疑问作为出发点的,所以从生活中对孩子担忧的各个方面来分析、看待免疫这件事也是吸引人的一个角度吧。 但单从一个希望获...
评分2016年初春的某天,我去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体验“雨之屋”。它是由兰登国际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在一间上百平米的阴暗房间中,设置了由感应装置控制的喷水天花板,在无人惊扰时,房内绝大部分都为水幕笼罩,从逆光角度望过去,淅淅沥沥倒也恰似落雨。而一旦有人踏入喷水范围,头...
评分文/吴情 准妈妈们常常会为自己的宝贝担忧。试想一下,一个脆弱的生命,如何才能在充满各种细菌、病毒的世界里健康成长呢?接受过些许医学教育的人可能提出建议:接种疫苗,打预防针。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却牵扯到一系列论争,经济政治学方面的,社会学方面...
这作者有点神经质
评分有关疾病的社会心理的通俗读物,文笔尚佳。
评分不算科普而更接近随笔,实质上讲出的内容并不多,唯一算得上新知识的就是群体免疫力的概念,以及原来有那么多美国父母抗拒疫苗接种……
评分私心很喜欢的一本书,两年前经历了作者描述的状态,常常困惑想这么多是不是庸人自扰,或者后悔有些选择做得不好。但将个人的感情放在更大的环境里,竟然得到了不同解答,视角的转换反而让看似无解的问题有了一点解决的理由和希望
评分这个人的读书方式和我很相像,她爸的一些想法也和我挺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