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十篇文笔优雅、思想深入的文章构成,讨论了众所关注的“免疫”及“接种”等问题。
本书作者尤拉·比斯新为人母时,这个全新角色使得她陷入了妈妈们常有的一种焦虑当中:对政府和医疗机构无法完全信任,担心孩子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用的床垫、吃的药以及使用的疫苗中究竟是什么……她发觉人们实际上是无法让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对这个世界免疫”的,于是,她开始了一场针对“免疫”的细致的调研,而本书则是她研究内容的集结,本质上,也是与新父母们,以及社会大众的诚恳交谈——谈信任问题,谈取舍问题,谈科学的可贵,以及人们有时候的急功冒进。
比斯正视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共同忧虑,她理解这种焦虑正是面对诸多信息来源,面对人类自身的偏见、脆弱、不能相互信任,以及面对永恒的不可知与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时的一种无力反应。然后她在书中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其实都在一次次地面对着生命中的重要“抉择”,在我们每个人都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代中,人们应当如何动用理性的力量去思考各种重要问题,如何去除偏见,如何接近真实,如何判断,如何抉择。
这本书知识渊博、旁征博引,广泛涉及到历史、文学、神话、及医学历史,视域开阔,充满了思想的力量,仿佛在科学与文学的接壤处生长。可以说,这本书讨论“免疫”,但最终讲的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命运到底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相互关联起来。
尤拉·比斯,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曾以Notes from No Man’s Land一书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她的文章经常发表在Believer 和Harper’s Magazine上。
随着果壳那种不正常文风的科普小品在科普界异军突起,科学式幽默sheldon式段子越来越多,不经意流露的炫智商/炫理性思维越来越少(或越来越萌贱化),科普的受众面也就广了许多。然而,这样的科普还是把一些并不逗逼,不解风情的人们送出了观众席。如中老年,无幽默细胞者,还...
评分我从来不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者。这本书一年前就开始看了,中间放下了很久。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让它跨年吧,总算读完了。恰逢2020年的春节赶上“非典”疫情之后又一次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居然还有些应景。 不过很显然,这类调查型科普作品并不容易抓住我的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故事是从一个年轻妈妈的亲身经历开始的,这个开头非常抓人。 当一个新生儿初到这个世界时,为人父母者真的是充满期待且又很焦虑。婴儿将不得不面对种种危险,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在孩子这里就更加险恶。同时,为人父母者得帮孩子去做各种重大选择,责任相...
评分文/夏丽柠 朋友高烧原因不明,只能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里,看着病友们出生入死。医生诊断只说“免疫力出了问题”,便再无下文。后来,朋友有幸病愈出院,向医生探寻医治良方,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医生竟然摇着头说,用了那多种药,也不知道是哪种起了作用,也许是它们合力的作用...
评分文/夏丽柠 朋友高烧原因不明,只能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里,看着病友们出生入死。医生诊断只说“免疫力出了问题”,便再无下文。后来,朋友有幸病愈出院,向医生探寻医治良方,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医生竟然摇着头说,用了那多种药,也不知道是哪种起了作用,也许是它们合力的作用...
文科生写的书,是还蛮好看的。但看完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
评分不算科普而更接近随笔,实质上讲出的内容并不多,唯一算得上新知识的就是群体免疫力的概念,以及原来有那么多美国父母抗拒疫苗接种……
评分一本首先从母亲之心出发的书籍。“怀疑态度是我们身为父母的职责。”进而从科学、文学、哲学、医学、伦理众多角度,碎片化的拼图逐渐聚拢,重建对“免疫”的全方位认识。
评分这作者有点神经质
评分改变了我对疫苗很多想法,而且作者字里行间有种体贴感,以后有孩子可以再翻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