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纸精美,版本权威,内容精选,文字精校,名家设计封面!
*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权威经典!
* 关于胡适的传记和研究作品很多,而只有《四十自述》是胡适亲笔撰写的,是他对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详细回忆和深刻思考,是胡适传记作品中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 胡适的学问与为人堪称知识分子的典范,著名学者季羡林、熊培云、李敖、唐德刚等都对胡适极为推崇。他的成长经历和思想的形成历程,非常值得一看。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此书中,胡适回顾了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童年生活、母亲的订婚、接受私塾教育、上海求学、赴美留学,到开展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此书也再现了胡适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胡适(1891—1962),字适之,中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胡适童年在家乡接受私塾教育,14 岁到上海求学,开始接触新思想;20 岁官费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其一生著述颇丰,在文、史、哲、教育及社会活动方面都有巨大建树。
读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在自序中首先提到了自己的“传记热”:深深地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鼓吹朋友们写自传;而他自己则是开始写《四十自述》[注1]。我不能排除他在写传记文章(还有写日记、书信)时怀有这样的私心:期望...
评分读胡适《四十自述》 胡适在自序中首先提到了自己的“传记热”:深深地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鼓吹朋友们写自传;而他自己则是开始写《四十自述》[注1]。我不能排除他在写传记文章(还有写日记、书信)时怀有这样的私心:期望...
评分胡适是从小就知道的民国“名人”,但是从来没看他写的东西。只是上学时候,老师评价胡适才不是最有见地的文人,民国时期首推严复。而且我也零丁看过一些对胡适的“批判”,大意都是他配不上那些响亮的名号。 去中文大学听讲座,演讲厅楼下有间香港罕见的宽敞明亮整洁的书店,抱...
评分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胡适日记的段子,所记皆是“打牌”。而这些被删减的日记,背后另有一段故事。 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在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那些日记作于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第一学年的暑期,从中可以看到,他参加了暑期学校继续学习。这也使他能够在之后两年(共三年)就修完了...
评分从传记中读到什么?有人说读的是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有人说读的是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 我读到了,胡适母亲的不容易。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能有这样的教育观念,着实让人佩服,胡适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能够成功,就不意外了。 我读《四十自述》,读到了清末民初的社...
学生必读书目
评分1.这是一本封面很简约风的书。 2.这本书写了胡先生的前半生,从父母的结婚,到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到在上海求学教书,再到去外国读书,最后为文学革命做出努力。 3.胡先生师从杜威,学到了杜威的实验主义,一切以实验为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连文字改革也是这样。 4.胡先生很早接触西方学问。读到了很多西方的哲学,受到了很多唯心主义的影响。 5.胡先生没有留在大陆,跟着蒋介石到了台湾。毛主席说,20世纪还是要批判胡的,要赞扬他等到21世纪吧。 6.胡适是笔名,和达尔文适者生存有些关联。 7.胡先生写了好多只有半部的书。
评分无需多言
评分一位自幼聪慧、却又屡遭命运作弄的小朋友,如何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充分运用自己的天资、抓住历史时机,读书、创作、立志、留学……,以及后来在“朋友圈”与人打笔仗,最终成为那位亲切、包容的“我的朋友胡适之”大师的早年故事。
评分很惭愧!之前对胡适先生的印象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通读本书让我认知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对一代大师由衷的钦佩。书中有如先生‘过河卒子只能勇往直前’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先生对过往的回顾及梳理,感恩及展望,让我深深感动的是先生‘我只希望尽我微薄的力量,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毛先生说‘歌颂胡适的话留给二十一世纪‘,熊培云先生说‘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这些时常被提及的句子如果为胡先生盖棺定论的话,好像都远不如先生墓志铭上的那句‘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致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