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美學原範疇研究

中國音樂美學原範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楊賽
出品人:
頁數:388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0-1
價格:CNY 5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753882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音樂美學
  • musicology
  • 中國音樂史
  • 音樂美學
  • 傳統音樂
  • 文化研究
  • 哲學
  • 美學
  • 中國文化
  • 音樂理論
  • 原範疇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楊賽

在2000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現為上海市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訪問學者、上海市迎世博教授誌願者、東方講壇講座專傢、中國演講與口纔協會常務理事。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從西方到中國
一、 西方音樂美學的發展
二、 中國音樂美學的發展
第二節 從史論到範疇
一、 中國音樂史論
二、 從史論到範疇
第三節 範疇與理論體係
一、 儒傢音樂美學範疇
二、 墨傢音樂美學範疇
三、 道傢音樂美學範疇
四、 音樂美學的爭論
五、 理論體係的構建
第四節 史料與理論
一、 史料匯編
二、 專書整理
第五節 中國音樂美學的課題
一、 中國音樂美學的發軔
二、 中國禮樂理論與實踐
三、 中國樂論與中國音樂
四、 中國音樂美學的轉型
五、 中外音樂美學的對話
第二章 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音樂美學
第一節 走嚮獨立的音樂美學
一、 作為哲學和普通美學分支
二、 作為音樂學分支
三、 作為音樂學與美學交叉學科
四、 走嚮獨立
第二節 臨響的音樂美學
一、 被視為實踐學科
二、 被視為理論學科
三、 被視為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學科
四、 被視為實證學科
五、 臨響的音樂美學
第三節 音樂美學的邊界
一、 絕對的音樂美學
二、 相對的音樂美學
三、 音樂美學的中心與邊界
第四節 音樂美學的未來
一、 關注國外音樂美學研究成果
二、 考察中國音樂美學與音響史實
第三章 中國音樂美學範疇
第一節 研究意義
一、 凸顯中國音樂美學學科特徵
二、 總結中國音樂美學思想發展規律
三、 實現中西音樂美學對話
四、 推動中國文化研究深入發展
第二節 發展史
一、 先秦發軔期
二、 兩漢成型期
三、 魏晉南北朝整閤期
四、 隋唐至清發展期
五、 近現代中西融閤期
第三節 理論結構
一、 感覺與感知(聲)
二、 序化與象徵(音)
三、 禮樂製度(樂yuè)
四、 價值認同(樂lè)
五、 和
第四節 特點
一、 元範疇地位重要
二、 次範疇缺乏獨立性
三、 音樂社會功能範疇發達
四、 音響結構範疇發展緩慢
五、 與其他範疇重疊
六、 對音樂創作産生影響
第五節 研究資料
一、 樂譜
二、 樂誌
三、 樂論
第六節 研究方法
一、 作品分析法
二、 曆史考證法
三、 學說參證法
四、 縱橫比較法
第四章 詩、樂、禮
第一節 詩是禮與樂的基礎
一、 詩和誌是禮樂的基礎
二、 《詩經》是周禮樂的基礎
第二節 樂的淵源、性質與功能
一、 樂的淵源
二、 樂的特性
三、 樂的功能
第三節 禮的淵源、性質與功能
一、 禮的淵源
二、 禮的特性
三、 禮的功能
第四節 禮樂關係發展
一、 以禮閤樂階段
二、 以樂閤禮階段
三、 禮樂融閤階段
第五章 樂由中齣
第一節 中
一、 中的溯源
二、 周對中的繼承
三、 孔子對中的提倡
四、 後代對中的發揚
五、 中的本義
第二節 中和
一、 早期的樂教
二、 儒傢的中和之道
第三節 中聲
一、 中聲、和聲、適音
二、 音樂與社會
第四節 五聲
一、 曾參的五聲理論
二、 五聲音義
三、 五聲與五髒、五行
四、 五聲與八音
五、 五聲與倫常
第六章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
第一節 樂本情性
一、 製樂要從情性齣發
二、 情性本惡
三、 化性起僞
第二節 移風易俗
一、 風的形成
二、 俗的形成
三、 風俗與社會治理
第三節 莫善於樂
一、 禮樂刑政與社會治理
二、 樂是最有效的社會治理手段
第七章 禮崩樂壞
第一節 周公與禮樂
一、 吸收前代禮樂成果
二、 吸收地方音樂
三、 吸收俗樂
四、 吸收夷樂
五、 周禮樂的衰落
第二節 禮崩
一、 異族挑釁
二、 諸侯國叛亂與失序
三、 周屬各諸侯國的二級、三級政權也陷入失控狀態
四、 價值體係混亂
五、 禮樂典籍大量遺失
第三節 樂壞
一、 樂的遺失
二、 樂吸收能力銳減
三、 樂的瀆用
四、 製樂停滯
五、 樂資源流散
六、 樂的僭用
七、 地方音樂興盛
第八章 老子“大音希聲”論
第一節 關於“大音希聲”的討論
一、 “大音希聲”的爭論
二、 研究“大音希聲”的方法
第二節 “大音希聲”與道
一、 “大音希聲”的語境
二、 “大音希聲”的演繹
第三節 五音使人耳聾
一、 大音與五音
二、 五音與道
第四節 “大音希聲”與音樂
一、 “大音”指鍾鼓之音
二、 “希聲”指疏擊
三、 “大音希聲”與音樂美學
第五節 “大音希聲”與其他
一、 以“大音”論禮樂
二、 以“大音希聲”論道
三、 以“大音希聲”論佛法
四、 以“大音希聲”論技藝
五、 以“大音希聲”論人品
第九章 孔子“放鄭聲”論
第一節 鄭國
一、 舊鄭與新鄭
二、 新鄭周民
三、 新鄭虢民
四、 新鄭鄶民
第二節 鄭詩
一、 鄭聲非鄭詩
二、 鄭詩非淫詩
第三節 箜篌
一、 鄭聲非箜篌
二、 晉平公非空國之侯
第四節 淫
一、 以過為淫
二、 以哀為淫
三、 以不閤禮為淫
第五節 放鄭聲
一、 對子放鄭聲的三個推測
二、 孔子放鄭聲的兩個動因
第六節 孔子正名論
一、 正名與衛國亂政
二、 正名與魯國亂政
三、 從正名看樂教式微
第十章 墨子“非樂”論
第一節 “非樂”的實質
一、 關於“非樂”的爭論
二、 “非樂”的實質是反對儒傢禮樂
第二節 “非樂”的根源
一、 儒傢的非樂一派
二、 夷族的非樂一派
三、 社會中下層非樂一派
第三節 樂不中聖王之事
一、 非聖王之事
二、 聖王之事
第四節 樂不中萬民之利
一、 樂不能解決“三患”
二、 虧奪民衣食之財
三、 廢治
四、 樂人待遇過高
五、 廢事
六、 天鬼弗式
第十一章 荀子“樂者,樂也”論
第一節 樂以為樂也
一、 墨子誤讀“樂以為樂也”
二、 儒傢“樂以為樂也”本意
第二節 樂者,樂也
一、 樂與情
二、 樂與民
第三節 緻樂以治心
第四節 化性起僞
第十二章 莊子“天樂”論
第一節 對老子樂論的發展
一、 從“大音希聲”到“無樂之樂”
二、 從“五音使人耳聾”到“皆性之害”
三、 從“陰陽之和”到“天樂”、“人樂”
第二節 “賓禮樂”——對儒傢禮樂的批判
一、 禮樂非自古就有
二、 禮樂與性情相離
三、 禮樂與常然相失
四、 “坐忘”——對儒傢禮樂的批判
第三節 非“非樂”——對墨傢的批判
一、 莊子對墨子的藉鑒
二、 莊子對墨子的批判
第四節 心齋
一、 聽之以耳
二、 聽之以心
三、 聽之以氣
第五節 至樂
一、 樂於道
二、 樂其誌
三、 物化
第六節 天樂
一、 天樂是質樸的
二、 天樂高於人樂
第七節 莊子音樂寓言
一、 魯侯以樂養鳥
二、 北門成嚮黃帝問樂
第十三章 孟子“與民同樂”論
第一節 當務之急
一、 硃熹對孟子的推重
二、 硃熹對雅樂的提倡
第二節 今之樂猶古之樂
一、 今樂之好
二、 古樂的傳承
三、 西方類似爭論
四、 孟子之時務
第三節 與民同樂
一、 關注民
二、 重視民生
三、 樂與仁義
第十四章 嵇康“聲無哀樂”論
第一節 秦客的儒傢立場
一、 情感與音樂的發生
二、 情感與音樂的接受
三、 陳詩觀風
四、 嵇康與儒學
第二節 東野主人的道傢論辯
一、 以音響史實立論
二、 以聖人之言立論
第三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一、 嵇康與琴
二、 嵇康與嘯
第十五章 青主“音樂是上界的語言”論
第一節 最初的音樂當推源於上界
一、 神學的影響
二、 用音樂改良國民性
第二節 上界與內界
一、 “上界”即“靈界”與“內界”
二、 音樂是上界的語言
三、 “內界”與“外界”是自然與藝術的分野
第三節 中國音樂美學的現代轉型
一、 西風東漸
二、 黃自與青主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PPT齣書很好玩嗎?蔡仲德該怎麼看?

评分

PPT齣書很好玩嗎?蔡仲德該怎麼看?

评分

PPT齣書很好玩嗎?蔡仲德該怎麼看?

评分

PPT齣書很好玩嗎?蔡仲德該怎麼看?

评分

PPT齣書很好玩嗎?蔡仲德該怎麼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