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宽容》一书出版于1925年,是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作为通俗历史学家的房龙在美国已是家喻户晓。他用手中那只有魔力的笔,生动地描绘了在西方文化最显著的脉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中,人类是怎样不断与“不宽容”做着斗争。《宽容》是一部宗教的历史,一部宽容与不宽容的历史,也是一郜人性血腥与进步的历史。在本书中,作者用生动睿智的语言讲述了漫长的人类思想发展史,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依据,以社会和人是否宽容为标尺,用轻松的方式来揭示真理,主张宽容与和平,倡导思想解放。此书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经典之作。
【编辑推荐】
相比较去发现、接触、理解新事物和观察世界的新方式,武断、保守和固执看起来更加“安全”并且“轻松”。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每当有人身先士卒,他们最先遇到的阻碍往往是来自人类内部的。
即便是今天看起来最为“圣洁”的希腊也逃不过“偏见”的枷锁——苏格拉底,这个在西方文化历史上第一个发现“个人良知”的人,因信念选择饮鸩而亡;随后是差点被赶出国境的“异端”亚里士多德;接着,骄傲的罗马人在得到无尽美酒和无穷的奴隶后,终于开始颁布法典:禁止任何传教活动。
桎梏于此正式开始。
《宽容》中载满了关于“不宽容”的描述,人类因为固执、无知和利益而无法克服自身的恐惧,没办法进入一个真正多元、健康、完善的世界。书名恰好是对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切“不宽容”的绝佳反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对“宽容”最有力的呼唤。
为了那一天,我们可能要等一万年,也可能要等十万年。
但是,只要人类战胜自己的恐惧,这一天就不会遥远。
【作者】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
荷兰裔美国人。作家、历史地理学家。
著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和《圣经的故事》等作品。
【译者】
吴奕俊
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现任教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曾出版《习惯的力量》《大国与将军》《惠特妮·休斯顿传》等译著。
陈丽丽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任教于广州航海学院外国语学院。
曾出版《穷忙》《预言家丘吉尔传》和《欲惑》等译著。
“宽容就像自由一样。 没有人能光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没人能保有它。” ——房龙 回想我的高中历史课本,世界历史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大事件以时间顺序穿串而...
评分“宽容就像自由一样。 没有人能光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远小心、警惕、没人能保有它。” ——房龙 回想我的高中历史课本,世界历史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大事件以时间顺序穿串而...
评分其实给这样一本经典写书评纯属多此一举,但最近发生的事情,让人觉得有些话不吐不快。 小时候两件事印象颇深。第一次是在小学,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轰炸那周的国旗下演讲是我做的。当时鸡血十足地把稿子交给班主任,那老太太只提了一点意见:“把‘外国人’都换成‘帝国主...
评分看这本书也是很久以前了。 是一位同事主动借给我看的。 现在,我还在这家公司,可他已经不在了。 他就以这本书的推荐者,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了, 甚至我们当时交道很少,甚至,我对他也没什么特别印象。 说书吧。 。。。。。。突然觉得无话可说。 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
评分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
为什么不宽容?因为人性中有顽固的无知、狭隘与固执。这本书谱写了人类带着腥味的历史进行曲。
评分买了一本送给基督徒。@熊猫书院
评分“宽容”更像指平时说的文化包容。整本书从两个字铺陈开基督教的发展史,开始是大处着眼,后半部分有点像列传。底子不深厚,读得很慢,不过有共鸣之处——所有的不宽容都是来源于恐惧,而逃离恐惧,则能获得美德。以前对锡克教很有好感,看完这本书想到它能在印度成气候,也是不断斗争的结果吧。
评分买了一本送给基督徒。@熊猫书院
评分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难得一见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