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丝带》与《爱》于三年内接连夺下金棕榈奖、欧洲电影奖以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不仅打破影史纪录,其美学风格、人性刻画、执导功力、视电影为艺术的坚持,皆已让他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
★★★★★
本书包含:
★《钢琴教师》《白丝带》《爱》等23部作品全满回顾
★126张珍贵剧照与未曾公开的私人影像
★长达两年的追踪记录、深度访谈
至今为止最完整、最详实、最贴近导演内心世界的电影人必读之作
★★★★★
本书详细记录了哈内克导演对自己从影以来制作的23部电影作品的真实看法,从早期那十部现今难得一见的电视电影开始,到夺下多项大奖的《爱》。
此外,哈内克将回顾四十余年来的导演生涯。他从自己叛逆的青春期开始谈起,细细讲述他如何从一位偏远小城的剧场导演,成长为世界闻名的电影导演,进而畅谈他的电影理念、他对人性的独特观察,以及他怎样构思琢磨每一部剧本,又如何安排每一场戏的场面调度。哈内克的语言如荣他的电影一般冷静、精准,在本书中,他将畅谈每部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创作源起。
迈克尔•哈内克 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
2000年,他自编自导的影片《巴黎浮世绘》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剧本奖。
2001年,他执导的影片《钢琴教师》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
2005年,他自编自导的影片《隐藏摄像机》
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2009年,他编导的影片《白丝带》
最终问鼎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2012年,他凭借影片《爱》再度摘得
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订了一个50年的计划,就是到2066年看完2万部电影。迈克尔哈内克是我意料之外的导演,他曾说:“我总是坚持要得到所有我想要的。”所以,每一部他拍的电影按照他所想要的结果去拍摄,便形成哈内克风格。他的电影便是如胡耶说:人物在感情表达上的无能,...
评分1895月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铺辛路十四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中第一次公开售票播放电影,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电影业更加成熟,已然成为普通人的娱乐放松的方式,每年都能看到诸多优秀的国内外电影作品。这些作品无疑不凝结着导演、编剧及...
评分对话录的形式,展现导演本人是如何剖析影片的拍摄手法,讲解细节处的隐含喻义。看着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关于电影的表现手法,非专业人士的确很难看出个一二来。任何一个导演对镜头画面都有他自己的一套诠释,将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图像的视效,色彩搭配、光线明暗及镜头的角度...
评分随着现在网络的普及,看电影已经变得异常的方便。可是当一部部电影获奖,走上大众视线的时候,它们身后的导演却没有电影那样的走进人们的视线。迈克尔·哈内克,奥地利编剧、导演。惊悚片《荧光血影》获得第6届欧洲电影奖费比西影评人奖;剧情片《未知密码》获得第53...
评分对话录的形式,展现导演本人是如何剖析影片的拍摄手法,讲解细节处的隐含喻义。看着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关于电影的表现手法,非专业人士的确很难看出个一二来。任何一个导演对镜头画面都有他自己的一套诠释,将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图像的视效,色彩搭配、光线明暗及镜头的角度...
充满感觉充满力量的哈内克。学到很多。(但访谈集干嘛总是询问那些必然存在的间接经验的影响)
评分干货极多,哈内克极其看中作者电影,极其看中创作作品本身。用个人的哲学观来阐释电影和世界,这是现世存在大师的尊严和敬佩点。
评分料很足,影片阴暗不代表导演同样阴暗,哈内克俨然正经的文艺知识分子,甚至正经到无趣,对于挑衅观众乐在其中,学哲学非科班关注现实,如他所言,人道主义者,亦是完美强迫症患者,我已做完所有的梦,为何要跟沉睡的人为伍,
评分除开篇哈内克表现出天性中的耿直可爱,大半篇幅还是以典型的冷静欧洲知识分子面目出现。因执著于剧团工作,拍电影生涯起步较晚,但也影响其筛选剧本、场面调度、布景、调教演员的能力。创作路数一开始就相当稳定:拥有优秀的固定班底;早期就形成一镜到底;关注媒体对个人的掌控和摧毁,从“冰川三部曲”起对媒介的反思;在撰写剧本之前,先建构人物背景的丰富信息,先盖好文本结构,认真画好分镜,反复确认拍摄细节——很明显,又是一位在片场需要绝对控制权的导演。他自认是现实主义者,“父母的罪行是子女的精神疾病”,并不相信幸福的存在,暴力因为欠缺沟通而产生,不能近距离呈现苦难(那是不道德的);采用黑白拍摄是为了创造和叙述事件间的距离感,设法培养观众的怀疑,迫使他们运用想象。
评分喜欢附赠的书签。已经穿了根绳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