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小说以风趣诙谐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哈克贝利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离家出走并与黑奴吉姆结伴乘坐木筏沿密西西比河漂流的种种经历,塑造了一个不愿受“文明”社会约束、一心想回归大自然、聪明机灵但又不乏同情心的美国顽童形象。本书可以说是一幅杰出的美国社会生活风物图,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杰作。
作者: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一生创作颇丰,作品多以密西西比河畔为背景,反映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文笔幽默诙谐,针砭时弊深刻准确。
译者:张友松(1903—1995),原名张鹏,湖南醴陵人。民盟成员,北京大学英文系肄业。曾任上海北新书局编辑,后创办春潮书局,任经理兼编辑。1925年发表处女译作《安徒生评传》。此后,通过英译本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春潮》、契诃夫的《三年》和施托姆的《茵梦湖》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建设》编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聘为特约译者,开始翻译马克·吐温的作品。共译九部,是我国最著名、最具特色的马克·吐温作品的中译者。
像一幅神奇的扑克牌。汤姆在最不需要他出现的关键时刻及时隆重地出现后简直把人急死。他不由分说地让人怒不可遏地在最后关键时刻疯狂抢镜头。他啰嗦细心蛮横又奇招迭出直到中弹昏迷发烧被抬回家。啊!他在短短的一段日子里便几乎经历了哈克·芬的所有历程。这个全身总是闪烁着...
评分 评分花了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读完这本书,算是圆了少年时的一个想法。 虽然是哈克的历险记,但是在书的末尾,汤姆·沙耶作为嘉宾亦前来捧场,隆重上演了“营救吉姆”的好戏。故事的结局令人感慨万端,亦感到轻松愉快。 马克·吐温给我们描绘了细腻的、风情万种的密西西比河,两岸...
评分在单位的老图书馆随便借的,放假在家里随便读的,最后一个人笑翻在家里,哈克是我见过天性最幽默、心灵最自由、做人最真诚的孩童,特别喜欢第一次看的那版,译者是谁,又不记得了。我想译者的也是位天性最幽默、心灵最自由的人吧。
评分这大概是我这辈子看过最无聊的小说之一了。
评分在我的印象中,吐翁的汤要比哈著名,但是在文学历史上,哈的地位却远远高于汤,放在一起看完之后,终于明白啦!哈里的主线的解救黑人,以及对黑人的矛盾心理,最后几章对黑人吉姆的解救很荒唐,但也很有趣,很吸引人,喜欢
评分之前想不通此书为什么会被海明威和福克纳称赞,现在想来还是其中夹杂方言的原因。本土方言的成功运用使本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狂人日记》之于现代文学,当然,这在译文中传达得很微弱。书中已经有很多“反经典”的情节,读来最让人畅快,如讽刺所罗门的愚蠢断案、让“老国王”扮演朱丽叶、对哈姆雷特著名独白的胡乱改写等。
评分生活要有仪式感。—中二少年汤姆·索亚
评分看得我一头雾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