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和他的朋友们

宋荦和他的朋友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陆蓓容
出品人:
页数:29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1
价格:CNY 6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0310001
丛书系列:艺术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宋荦
  • 艺术
  • 社会史
  • 清代
  • 文化研究
  • 康熙
  • 学术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文化
  • 社会
  • 近代史
  • 中国
  • 宋荦
  • 民国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宋荦(1634—1713),河南商丘人,字牧仲,号漫堂,别号甚多,者有早年的“绵津山人”,晚年的“两陂放鸭翁”,等等。他是降清大臣的儿子,十五岁(1648)就获得出任通判的机会,但南于奉父亲之命家居读书,备考乡试,又迭遭父母丧’,足足耽误了十六年,直至康熙三年(1664),才获得黄州通判的实职。此时他已经展露出对书画文玩的兴趣,又把苏轼当成了学习的榜样。康熙十六年(1677),他补官理藩院院判,仕途开始顺遂起来;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升江西巡抚,康熙三十一年(1692)转江苏巡抚。之后,几乎成了东南地方盛名的二品大员。此时已有一大群人围绕在他的身边,陪他谈天、作诗、赏画,奉承他的鉴定眼光,而他的诗文集中也开始出现一些题咏书画的篇章,尽管始终为数不多。他对当时流行的书画理论颇为熟悉,具有“正确的”趣味,也能作一点考证。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绪论
一、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前情提要
第一章 宋荦的收藏
一、规模
二、来源
三、讨论
1.类目
2.书画次第
3.清初鉴藏家的宋元观念和南北宗观念
四、鉴定
五、鉴赏
六、流散
第二章 宋荦的交游
一、 “当代画家”
二、 “画家”的身份和地位
三、艺坛中的遗民与顺民
四、 “当代书画”之功用
五、文坛交游中的古代书画
第三章 从形象到时风
一、人物形象的影响因素
1.个人意愿
2.后人选择
3.传统新变
4.时风改易
二、鉴藏的地位
三、汉隶趣味的兴起
四、书画鉴藏的“坚守”
五、飘荡的回声
结论
附录一:宋荦旧藏知见录
附录一: 《授砚斋鉴藏录》书画部分
附录三: 《授砚斋鉴藏录》与宋荦的旧藏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阅读之前挺替陆小姐捏把汗的,因为题目不好写。 岂止宋荦是个熟题,鉴藏史也差不多快被写烂了。所谓写烂,就是套路化。先来一段时代背景,所谓宏旨其实就没啥用;再人物简传,大部分抄抄,少数用功才会梳理家谱;接着写鉴藏,少不得说说鉴藏观念,以若干藏品故事为穿插;最后...

评分

阅读之前挺替陆小姐捏把汗的,因为题目不好写。 岂止宋荦是个熟题,鉴藏史也差不多快被写烂了。所谓写烂,就是套路化。先来一段时代背景,所谓宏旨其实就没啥用;再人物简传,大部分抄抄,少数用功才会梳理家谱;接着写鉴藏,少不得说说鉴藏观念,以若干藏品故事为穿插;最后...

评分

阅读之前挺替陆小姐捏把汗的,因为题目不好写。 岂止宋荦是个熟题,鉴藏史也差不多快被写烂了。所谓写烂,就是套路化。先来一段时代背景,所谓宏旨其实就没啥用;再人物简传,大部分抄抄,少数用功才会梳理家谱;接着写鉴藏,少不得说说鉴藏观念,以若干藏品故事为穿插;最后...

评分

书中提到米芾的《梅花赋》,援引李万康的研究,认为项元汴时期一字约合0.22-0.27两银,于是作者认为一篇三百余字的赋文也决计不到千金。这里面有个问题,书画尤其是书法的价格绝不在于字数多寡,而是种种因素之考量。如书法本身真伪程度、后续的题跋价值、流传是否有序等等,如...  

评分

阅读之前挺替陆小姐捏把汗的,因为题目不好写。 岂止宋荦是个熟题,鉴藏史也差不多快被写烂了。所谓写烂,就是套路化。先来一段时代背景,所谓宏旨其实就没啥用;再人物简传,大部分抄抄,少数用功才会梳理家谱;接着写鉴藏,少不得说说鉴藏观念,以若干藏品故事为穿插;最后...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些问题私下都和陆小姐说了,文笔优胜加一星。

评分

作者力图进入历史情境,使用材料注重“审其辞气”,结合书写者的身份、境遇去解读出更多合情合理的“事实”,表面上注重“述”,其实更有力地完成了“论”。此外,非常清楚地展现出研究过程,对初涉研究者大有裨益。文笔好是不用强调的长处,稍稍一读便知。也很喜欢作者随文提出的疑惑,那是致力于回归历史语境的研究者的心声。

评分

作者力图进入历史情境,使用材料注重“审其辞气”,结合书写者的身份、境遇去解读出更多合情合理的“事实”,表面上注重“述”,其实更有力地完成了“论”。此外,非常清楚地展现出研究过程,对初涉研究者大有裨益。文笔好是不用强调的长处,稍稍一读便知。也很喜欢作者随文提出的疑惑,那是致力于回归历史语境的研究者的心声。

评分

觉得前面比后面好

评分

文艺的人写起文章感觉停不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