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书简(中德双语·附文本解读/典藏版)

美育书简(中德双语·附文本解读/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徐恒醇
出版时间:2016-1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9785317
丛书系列:典藏版译丛
图书标签:
  • 美学
  • 席勒
  • 美學
  • 教育
  • 哲学
  • 工具书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艺术理论
  • 美育
  • 双语
  • 中德
  • 文本解读
  • 典藏版
  • 艺术教育
  • 文化传承
  • 阅读推荐
  • 美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构成从康德美学到黑格尔美学的中介和转折,而且是古典美学迈向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座桥梁。它在康德主体性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现代性的问题。

这是一部美育的历史宣言书,针对现代社会人格分裂和异化的现实,从历史的高度提出确立感性在人性构成中的基础地位、培养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理论,由此突破了原有素质教育的局限,第一次把德、智、体、美四育并列并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它又是一部美育的法典,要求从人性的高度把握美的本质,从人的需要和活动来认识人性发展的特性。

本书为中德双语本,译文明晰流畅,并附文本解读,深入浅出,既适应浏览阅读,也适应专业研究。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1.10~1805.05.09),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徐恒醇,原为国防科研单位的工程师,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美学,导师为李泽厚先生。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留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外国美学研究。1984年调入天津社会科学院,任技术美学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至1993年两度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起享有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退休后,任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及南开大学美学博士点评审委员。著有《美育书简导读》《大家精要·席勒》《设计美学》《设计符号学》《生态美学》《生态美学的理论前提和研究对象》等,译著有《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美育书简》《广义符号学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等,论文有《卢卡契美学的开拓性及其当代意义》《技术美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当前技术美学研究的三大误区》等。

目录信息

译者前言/1
第一封信 提出美育的理论背景/23
第二封信 现时代的劣根性与美的追求/27
第三封信 让人格的培育为法治社会开辟道路/31
第四封信 性格的完整性表现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共存/37
第五封信 人性堕落的根源在于文化本身/43
第六封信 文化发展中的片面性/47
第七封信 现时国家是人性分裂的祸根/59
第八封信 启蒙要立足于人的感性/63
第九封信 艺术的教育职能/68
第十封信 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75
第十一封信 人的感性本性与理性本性/84
第十二封信 感性冲动与(理性)形式冲动/90
第十三封信 两种冲动的对立和局限/95
第十四封信 游戏冲动的整合作用/103
第十五封信 游戏冲动指向美的理想/109
第十六封信 融合性的美与振奋性的美/117
第十七封信 人性的理想与美的理想/121
第十八封信 美可以使感性与理性相互沟通/126
第十九封信 人的发展就是人的规定/132
第二十封 信美育的目标:培养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和谐/142
第二十一封信 美是人的第二造物主/147
第二十二封信 艺术的审美效应/152
第二十三封信 审美教养使自然规律和理性法则都不能束缚人的自由选择/161
第二十四封信 人的发展的三种状态:物质状态、审美状态、道德状态/170
第二十五封信 美既是主体的观照对象,又是主体的行为状态/181
第二十六封信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显现/188
第二十七封信 审美王国的法则是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199
推荐参考文献/212
德语原文/214
译者后记/34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评分

终于读完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烧脑的艰难之旅。两百多年了,这个写了《阴谋与爱情》的席勒,一度曾参与,后来因为害怕法国的政治暴力,陷入到康德的唯心主义中,研究美学,试图通过美恢复像古希腊那样人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内心真正的自由,达到理想的和谐的社会。……...  

评分

《审美教育书简》 这样一来,原因既不在事物之中,那么,在人的心灵里肯定存在着某种东西,这种东西阻碍接受真理,不管真理如何明亮地照耀着,这种东西阻碍承认真理,不管真理多么生动地令人信服。一位古代的智者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个道理就隐含在意味深长的表述之中:sape...  

评分

1.美是要在自然对人的先天局限中先完成统一,就是说①承认物质,否则人无以立;②追求美,否则人将溺于物质中,被广大的自然拖行。要“美”来强力统一两种人的天性:懒散的堕落&粗野的冲动。 2. 而在27封信之外,另附《论崇高》。就是点明即使一切顺利,人们追求美而又能...  

评分

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剧作家,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类似,不满于当时社会腐化堕落的状况,又看到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试图以美育造就个人身心和谐与理性提升,最后实现社会改良。《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啊,浪漫主义的精灵!

评分

啊,浪漫主义的精灵!

评分

1.一定要先读康德再读席勒。席勒受其影响至深又有重大超越。康德将“物自体”悬置了起来,重点讨论人的主体能力。 2.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是对立但不交锋的。为了不仅仅作为物质而存在,人必须赋予质料以形式。为了不仅仅作为形式而存在,人就必须给予他身上的形式以现实性。 3.译本很重要,对比张、范、徐本,个人觉得徐本通顺些。

评分

似懂非懂

评分

似懂非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