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由钱穆先生讲述之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七题,经先生亲自修润而成。钱穆先生以渊博之史学涵养、敏锐之剖析能力,使读者得窥中国历史文化之堂奥。
编辑推荐:
1. 本书由讲稿整理而来,语言平实易懂。
2.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兴替,波诡云谲,读罢此书,可启发读者对其有一系统之把握。
3.史学精神、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等均为治中国史必通晓之内容。读者可由此书,一窥中国史之概况。
4.钱穆先生在书中讲述了几个中国历史上非功勋卓著却极能代表中国人精神之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钱穆先生通晓中国文史,此书也是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著述。书中认为,历史因人类的生命而存在。历史不止于当下,更活在当下、活在未来。对于中国政治,钱氏提出了他的观点,即并不是专制政府,因为除了皇帝世袭,政府各级官员均因选贤任能选拔,可以说是中国式民主选举的雏形。...
评分今年夏末,收到博士兄长寄来的钱穆先生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九州出版社出版),读钱穆先生由此始。虽是杂记体裁,且内容多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然因其竖版繁体字印刷,阅读的难度由此增大。也正是因为这种别致的阅读体验,教我玩味繁体字的精巧与蕴意,当然更...
评分最近读了钱老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一书,所表达的思想与他其他的著作一脉相。看过后我深有感触,总结钱老先生这本书的主题如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心得。 中国历史精神是道德精神,道德精神即人们发自内心地去追求理想的做人标准的精神,这也是人生的大“道”。道德精神陶铸...
评分这本书中我最喜爱章节为以下五章,也是较为容易理解的章节: 第一讲 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 第二讲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第三讲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 第四讲 中国历史上的国防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 原因:《中国历史精神》是1951年钱穆先生在台北“国防部”特约演讲的集合本。出于...
评分书中对黑格尔、马克思和斯宾格勒的批判是一大亮点。读此书有满满的现场听讲座的感觉~
评分怎么说呢?关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论述可以认同,但是解释不了的是朝代的兴亡治乱的反复出现.既然中国文化那么注重成为一个有"道德精神"的人,为什么那么多做了官的读书人反而私德败坏?身为孔子后人的孔祥熙成为一个大蛀虫怎么说? 是否说明这个文化的追求是少数人的,而不是"人人皆可为尧舜"?不然何以多数人的命运只能在所谓时代国家的气运下沉浮? 再者论述中西差异时对西方的推论,放到今天是否显太过武断了呢?西方文化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时时的在自我更新和进化,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评分我的老师很喜欢,但我仿佛被隔绝在了意义层面之外。
评分2016.11.12周六读完
评分历史便即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生整个以往的经验。史学正是保留人生经验,发挥全部人生中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以传诸后世,使后世能根据这一番经验,来作为他们人生的一种参考和指导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历史是人生全部经验的总记录和总检讨。历史时间过去的未过去,依然存在着,未来的早来到,也早存在着。唯在此时间中,必有其内容演变,而始成其为历史。 当知世界自有历史,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政治都不会十全十美,都该随时修正改进。必须是胜任的,才该是当权的。每一好制度必须有一种良好精神来维持,若精神一衰,最好的制度也要崩溃的。人要活在别人的心里,如果别人的心里常有你,便是你的人生不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