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西方历史如此不同?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开出民主宪政之路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有什么内在的困惑与张力?思想史名家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反照中国历史和文化,为您解说中西方历史差异的思想文化根源。
张灏教授以“幽暗意识”为线索贯穿东西方思想史,深入到东西方制度背后的思想源流,为 我们梳理出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明晰线索,通过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为张灏教授的重要文章精选,文字流畅,说理清晰,深入浅出。
《幽暗意识和时代探索》为“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世界华文大家经典”丛书汇集了全世界华文学术、文学、艺术大家的经典著作,既有大家的作品精选集,也有新完成的专著。以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展现当今华文世界的历史、文学、艺术的全新气象。所选的作者都是文化界第一流的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广泛的读者群。
张灏,1936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著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时代的探索》等。
我曾经从财产继承制度的差异来研究“李约瑟之谜”,觉得可以自圆其说,而决定财产继承制度的是生产方式,进而,是由地理因素决定了不同的生产方式,所以,这就又回到了地理决定论。但是,这里必须有个但是,我们研究民主传统也好,研究“李约瑟之谜”也好,必须有个先验的前提...
评分儒家为什么会接受专制制度, 其是否适合民主宪政? 1、问题的提出 张灏教授在他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之所以开不出民主宪政的一个重要思想症结,在于儒家学说未能对幽暗意识作充分的发挥。张灏教授承认,基督教与儒家都认为人性具有善恶两面。但是,基...
评分张灏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等职,现为台北“中研院”院士,该书是国内所出张灏合集的三本之一。看完几个月了,才被催促简单写个读后感。 书中要义简言之,即西方现代民主制度“分权制衡”的政治理念,源自对“人性恶”的警觉,这种对人性有所警觉的“幽暗意识...
评分 评分这本《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买了有些日子了,当时买回后,见是论文集录,阅读的兴趣有所下降,就放到了书架上。前些日子无事随手翻了翻,竟然就放不下了,于是就一口气将其读完。 张灏先生的文章写得很清楚明晰,很容易抓住重点,提出的观点也颇富启发性。不像读其他的论文,...
重要观点:中西文明均含幽暗意识,区别是儒家以成德为基点,肯定人性,认为掌权者可靠培育完美人格来净化权力,而基督教传统以人性沉沦为出发点,着眼于生命的赎救,认为权力在人手中易泛滥成灾,要求防范权力,因而重视法制。基督教传统幽暗意识更明显,而儒家认为人性需净化的另一面是,现实生命是缺乏德行的,其幽暗意识更隐晦。《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论述了中国精英文化中乌托邦思想的起源,儒家将“本质-现实”二分(源于孟子生命二元观),认为二者有别是由于后者存在恶,因而儒家并不认为人性存在根本恶(radical evil),相信本质会在恶被根除后朗现,又借鉴轴心时代三段论结构思维,认为人可实现乐观至善,现实也能朝向理想秩序发展。然而不论中西,都存在着乌托邦思想,出发点不同,呈现的同时即是在隐藏,反之亦然。
评分读的是二〇一八年三月重印版,封面有变化。
评分中心思想很对味,但对引用的史料还不够熟悉,可在后期学历史的过程中回看理解。清算民族主义情绪要回归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时的知识分子从现在来看何尝不疯狂。
评分“幽暗意识”是张灏先生人性观的一个概念,基于对人性中偏向罪恶的这个意识的反思,张灏先生认为幽暗意识因为其对人类向恶的倾向和对权力的警惕,故与民主自由体制的形成密不可分。此书几篇重要文章考察了儒家传统中幽暗意识的形态、地位和作用,得出了结论是儒家思想中幽暗意识的微弱是中国缺乏民主的重要原因。与幽暗意识相对的超越意识代表了人性中乐观的那一面,因为过于强调的超越意识,中国过早地形成了道德理想化的社会,也间接造成专制传统的形成。我觉得幽暗意识的提法很有必要,只是提的温文尔雅了点,甚至给人一种中性的联想,而不是倾向罪与恶的正视;不过,以此意识为支撑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批判,功不可没。
评分文章没有《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全,多的两三篇也无关痛痒。主要是《传统》已经没货了,只有退而求其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