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日本語

「他們」的日本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群學出版社
作者:安田敏朗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黃耀進
出版时间:2016-3-23
价格:NT$38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92803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日本語
  • 臺灣
  • 日語
  • 台版
  • 台湾
  • 語言學
  • 台灣
  • 彼ら
  • 日本語
  • 読書
  • 現代文学
  • 社会問題
  • 人間関係
  • 共感
  • 言語学
  • ドキュメンタリー
  • 対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從「大家的日本語」到「他們的日本語」,

「我們」學習「他們」的日語,真的這麼理所當然?

──從語言的混生變種現象,探討日本殖民統治的特殊性──

1898年,一位日本人,

對全臺灣發布政令,要臺灣人學習日語,以培養「本國精神」。

1930年,一位日本人,

操著一口濃厚九州腔日語,大聲訓斥臺灣學童的發音不夠標準。

1941年,一位日本人,

用臺語、日語交雜的混種語言,跟臺灣菜販你來我往的殺價。

1963年,一位日本人,

在臺灣爬山時,發現原住民小孩居然會哼唱日本童謠《桃太郎》。

1994年,一位日本人,

發現臺北某處公園內,一群老人流利地說著他們的臺灣腔日語。

2016年,一位臺灣人,

正努力背誦日文課本例句,希望發音能跟日文老師一模一樣。

語言使用的混雜與不完整,一直是殖民統治的常態。

然而,在臺灣的日語現象又更為複雜,

原因在於日本做為殖民者的特殊性。

做為一個有強烈「語言民族主義」意識的早熟亞洲帝國,

日本在臺灣推行了近乎宗教狂熱式的國語同化教育,

相信唯有推行國語,才能在精神上將臺灣人同化成日本人。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除了日語源自漢文、本身即已非純粹外,

即便在日本內地,也存在著腔調迥異的方言,

而臺灣本就為多語言社會,更加深語言單一化的難度。

二十世紀的臺灣,身處連續殖民的政治情境。

戰後的國語同化政策,從日語換成了北京語;

但日本人發現,臺灣人在戰後仍繼續使用日語。

這不只引發其濃厚鄉愁,也引發關於國語教育的多方論戰。

針對這些現象的論辯及實例介紹,即為本書的主軸。

對親日的臺灣而言,應如何面對、理解日治時期的歷史?

除了懷想溫馨感人的歷史小故事,本書對日本的批判立場,

可提供我們理解臺灣史的另一個知識管道。

畢竟除了「親日」,要「知日」,也才更能「知臺」。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聯合推薦】

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

垂水千惠(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國際戰略推進機構教授)

許佩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作者简介

安田敏朗(Yasuda, Toshiaki)

1968年生於神奈川縣,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學位取得修了。博士(學術)。現為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教員。專長為近代日本/日本帝國語言史。著有《帝国日本の言語編制》(世織書房,1997)、《近代「国語」の歴史──帝国日本と国語学者たち》(中公新書,2006)、《漢字廃止の思想史》(平凡社,2016)等。

作者致力探求日本在近代國民國家形成的過程中如何形塑出「國語」概念,日本如何在帝國擴張的歷史變遷中建構出語言學‧國語學等知識體系,而日本又如何推展自身的語言政策等命題。作者也認為日本各種關於語言的議論,皆反映著二戰前日本帝國對日本戰後體制的影響。

譯者簡介

黃耀進

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究員,目前為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候選人。譯有《東京日和》(流行風)、《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流行風)、《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聯經)、《亂世的犧牲者:重探川島芳子的悲劇一生》(八旗文化)等書。

林琪禎

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學術博士,曾任出版社外稿譯者多年,目前為和春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專任助理教授,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帝国日本の教育総力戦:植民地の「国民学校」制度と初等義務教育政策の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日本學研究叢書18)。

目录信息

推薦詞
導讀
臺灣版序
前言
序 章 「Japan Debut」──首次登上世界舞台的日本帝國
第一章 如何看待「日語」──「他們的日語」的問題
1 「日語」的定義
2 關於「殘留日語」
第二章 「他們的日語」產生的前提
1 殖民地的國語教育
2 對口語的關注──現地教師
3 做為「雙語併用地」的臺灣──安藤正次
4 所謂「會話一元」的思想──山崎睦雄
5被排除的臺語
第三章 「他們的日語」的產生
1「會話一元」的實際情形──公學校的國語
2 日本人教師的口語
3 做為「臺灣方言」的「他們的日語」──福田良輔的議論
4 「臺灣方言」與內地日語的連結
5 從內地日語中產生的「臺灣方言」
6 原住民與國語
第四章 「他們的日語」的發展──1945年以降的臺灣與日語
1 日語的內部化
2 被「再次發現」的日語──1960年代的議論
3 教師們的回顧──對國語教育的評價
4 原住民的日語
第五章 「日語教育史」的再編── 一段「成功」的歷史?
1 殖民地國語教育的雙重性
2 由殖民地國語教育到日語教育
3 殖民地朝鮮國語教育史的再定義
4 做為殖民教育史的國語教育史
第六章 「他們的日語」的未完待續──1990年代以降的論述
1 逐漸「消失」的過去
2 語言運用的重新認知──記述的對象
3 日語混成語的問題
4從「日語混成語」到「宜蘭混成語」
終章 朝解構「我們的日語」邁進
1 棄置至今的日語
2 異鄉的日語
3 被再次生產的差異──《臺灣萬葉集》與《臺灣俳句歲時記》
4 差異與歧視
後記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比这个多,也不比这个少,恰如其分」 单从学术方面来看,是本严谨丰富的研究型著作。

评分

「不比这个多,也不比这个少,恰如其分」 单从学术方面来看,是本严谨丰富的研究型著作。

评分

「不比这个多,也不比这个少,恰如其分」 单从学术方面来看,是本严谨丰富的研究型著作。

评分

「不比这个多,也不比这个少,恰如其分」 单从学术方面来看,是本严谨丰富的研究型著作。

评分

是我對歷史還不夠敏感,覺得前半部有些看不懂,但後半部就比較好看啦,節選很多論文的精彩部分,從不同立場點出思考的點,讓我知道我應該要更認識這塊我愛的土地和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