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瞭作者探訪花草世界的發現與思考,以博物學傢詼諧幽默的筆調、精美的花草圖片,嚮讀者展示瞭一個靜謐而活潑、和諧而生動的草木世界。引領讀者走齣鋼筋水泥的冰冷都市,親近花草,體認自然,在博物的生活中重新定位人的位置,開啓人與自然的新對話。
劉華傑,東北人,1966年生,北京大學地質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作品有《渾沌語義與哲學》《分形藝術》《以科學的名義》《殿裏供的並非都是佛》《中國類科學》《看得見的風景:博物學生存》《天涯芳草》《檀島花事》等。
#2017NO.2#看了大半年,本来以为是针对我这样一无所知的人,好多专业的属科,植物术语都耐不住去看,到底还是不太'接地气儿'。不过,我也总想起从前拿excel记录那些很常见,但我总不晓得名字的小植物:如今只依稀记得紫色花的婆婆纳……孔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见了一种花...
評分以前总觉得博物学庞杂而又精深,有心向学,却又望而却步。不经意间翻看了此书,才发现:原来了解大自然可以如此地简单易行,生活其间的都市和校园的生态是如此地丰富而又趣味盎然,那些多样的物种在那里自然地生长、开花、结果,精彩而又美丽地存在着,只是平日的我们忽略了罢...
評分应说这是首次接触博物学这一学科。在作者看来算是大大幸了。第一次看,真是有些不知所云。作者写此书一定是想要更多的人了解博物学,并写下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供来人参考。特别是第六章,就像作者自己的日记一样。他为像我这样的新人提供了一些信息,更重要的其实是一...
評分所做的碎片笔记与思考: 最终,决定我们社会的将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创造了什么,还在于我们拒绝去破坏什么。 p10:博物学的基本功能就是分类,分类也是人类所有知识当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Study nature,not books。一阶二阶同时进行,知行合一。二阶探讨指史学、哲学...
評分一直以来,我所热爱的博物学大家都是用美好而无用的东西来评价,看了刘老师的书之后马上改变了这个想法,也解答了我很多疑问,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诞生自然科学呢:中国古代没有孕育出“西方式的”自然科学,不是错失,而是不同的存在命运----吴国盛,我想我们现在进...
生活品質的提高,不要忽視身邊的一草一木。
评分欣賞不瞭,這真的是大眾讀物嗎?學術論文風格,標題也都是1.3.8這種。看瞭第一章,無數的引用和理論,實在讀不下去。
评分一直喜歡觀察周圍的事物,不認識的植物一定要用軟件查到,再瞭解一番,隻覺得其中自由快樂,原來這就是博物,喜歡盧梭的自然觀,萬物都在自然中,自然便享受於自然瞭。
评分挺好的一本書。
评分無趣,用論文來騙錢的。既不適用普通人科普,也不適用專業學習,大概就是一篇博物科目的入門教材,還夾瞭太多作者自己的偏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