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作者:常安
出品人:
页数:273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2086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律
  • 政治学
  • 民族问题
  • 民族主义
  • 政治史
  • 宪政
  • 民族
  • 政治
  • 宪法学
  • 民族问题
  • 国家认同
  • 政治制度
  • 历史学
  • 中国政治
  • 多民族国家
  • 宪制发展
  • 少数民族
  • 国家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变迁》回溯了清末立宪和边疆新政、清末民初五族共和、国族主义的话语和边疆整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奠基历程等一系列宪法实践,展示了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国民族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宪制变迁历程。作者立足于本土化研究立场,以宪法史的分析为主线,综合采用了民族学、政治学、史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于诸如西藏民主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宪法学的专业解读,以期为我国重大政治、法律战略提供智识服务与支持。

作者简介

常安 ,男,1978年生,陕西榆林人,法学博士。2004年始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期间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11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3年被遴选为校首批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2015年晋升教授职称,2017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族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西北政法大学兵团与新疆社会发展法律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民族宗教研究院研究员。

目录信息

目录
导言
第一章从王朝到民族一国家
第一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法政思想源流
一、地理空间、民族分布与天下体系的构成
二、华夷之辨的相对性
三、大统的政治理念
第二节清代政治安排的独特性与近代挑战
一、作为中国中央王朝王朔的“清”
二、首崇满洲与满汉畛域
三、多民族帝国的政治秩序塑造
四、清代政治秩序的近代危机
第三节立宪、民族关系与国家建构
一、清末立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之始
二、平满汉畛域、满洲认同与立宪的内在悖论
三、清末立宪在边疆民族因素的另个侧面
四、未完成的民族国家建设:清末立宪再审视
第二章五族共和:渊源、彰显与延续
第一节五族共和说的思想渊源——宪法思想史视角下的清末民族观论争
一、宪制、建国与民族观
二、救亡图存与民族建国主义
三、单族裔建国还是五族台一建国;清末民族观论争的宪法思想史意蕴
四、从“五族君宪’到“五族共和”
第二节五族共和的彰显:《清帝逊位诏书》
一、孙中山与五族共和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相关宪法实践
三、五族共和的彰显:《清帝逊位诏书》再解读
第三节五族共和之延续:北洋政府时期
一、北洋政府成立时关于五族共和的宣言与政令
二、五族共和与北洋时期的制宪活动
三、北洋时期民族治理事务机构的设立与政区改革
第三章国族主义的话浯与实践
第一节国族主义的勃兴与“中华民族”立宪话语
一、孙中山的国族主义观
二、国民党相关决议中的“国族”整合方案
三、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中的“民族”观
四、“国内各民族均为中华民族之构成分子”的立宪话语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族整合与边疆治理
一、从“民族”到“边政”以蒙藏委员会为例
二、政区改革:国家权力的深入困境
三、委托与渗透:中央政府与边疆军阀
四、优礼上层人士的意义与限度
第四章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渊源与早期实践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苏联相关政治实践
一、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
二、反帝、民族解放与民族自决
三、联邦制与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塑造
四、苏联民族、政治实践中的教训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民族治理的早期法制构想与实践
一、民族平等与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理念与实践
二、中共早期民族自决、联邦建国论的理解与背景分析
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观”的阐释与政治实践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萌芽抗战、解放期间的自治实践
第五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奠基历程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治决断
一、新中国建国大纲
二、新中国成立前夕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严峻形势
三、基于历史发展和革命发展状况的政治决断
第二节宪法安排与政治措施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立法实践
二、宪制安排与政治措施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基的关键
第三节西藏地区民主改革的宪法学解读
一、香格里拉神话背后的前现代政治本质
二、从神权政权到普选政权:西藏人民之“自由的新生”
三、西藏地区民主改革:世界人权史上的一章壮美诗篇
四、政教分离:现代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
第四节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
一、民族区域自治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
二、统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建构
三、“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共同的政治认同基础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与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秩序重塑
……
第六章民族治理、国家建构与宪法安排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作为法学研究人员对历史的掌握程度还行,虽然部分具体史实(如内属蒙古/外藩蒙古与内外蒙古间的区别弄混了)存在错误,涉及理论阐述的内容较少,几乎只有最后一章涉及一部分,虽然文中引申提到林肯与南北内战,但是没有具体阐释林肯南北内战宪制意义与研究主题的关系,对书内容评价总体上是三颗星,但是对民族主义和民族史的掌握的程度额外给半颗星。 感觉如果能引入《遏制民族主义》一书中关于现代化改革中的间接统治转变为直接统治这一过程对民族主义活动的促进,对理解文中相关部分内容可能更有意义。 补充一点 其实从历史上看 驱除鞑虏这个口号对于蒙古王公来说可不是“误会”那么简单,尤其是联系起金丹道事件

评分

可以说是我的入门之作吧。

评分

用立宪的视角重新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问题的变迁,但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作者在史料和理论上都没有突破,因此得到新东西很少。不过个别分析还算有启发,也下了功夫,对中文二手资料的搜集很全面。

评分

可以说是我的入门之作吧。

评分

算是这几年清末民初领土、民族研究风潮中比较好的了,可以和章永乐的那本合起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