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当代文学的旗手、国际布克奖提名作家 彼得•施塔姆 短篇小说代表作
《我们飞》是彼得•施塔姆于2008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其英文版入围2013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短名单,体现了彼得•施塔姆作为当今欧洲著名作家的写作水准。他以不动声色的叙事、看似简单实则隐含深意的故事情节和对人物心理、情绪准确的把握,讲出了当代人的种种尴尬:一个女人怎么会和她楼上的年轻邻居好上,一个男人等待着医院检查报告,一对新人如何适应共同的生活……这本小说集可以说是了解施塔姆作品的极佳入门书。
————————————
欧洲最令人兴奋的作家之一……一个可读而且经常想读的作家。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只有极少数几个作家能让读者在放下他的作品后,仍在他的世界里久久徘徊,我认为施塔姆就是其中之一。
——李翊云
这些故事展现了我们生活方式、知识和语言上存在的种种局限,既令人难忘,又令人振奋。施塔姆是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他成功地将普通人的表层一一剥落,揭示了日常复杂心理上的各种挣扎。
——《当代世界文学》
彼得•施塔姆(1963- ),瑞士当代著名德语作家。出生于瑞士图尔高州的魏因费尔登。早年学过商业,在大学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在纽约、巴黎、柏林、伦敦等地居留多年。自1990年起,成为记者和自由撰稿人,为瑞士的《新苏黎世报》和《每日导报》等重要报纸和电台等媒体撰写评论、广播剧、舞台剧本以及儿童文学作品,获得多项文学大奖。
施塔姆勤于笔耕,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他第一部长篇小说《阿格尼丝》于1998年在瑞士出版,翌年获得奥地利萨尔茨堡劳利泽文学奖,奠定了他在德语文学界的地位。此书日后被选入德语国家中小学生的读物,被译成二十三种文字。2001年出版《恍惚的风景》,2006年出版《如此一天》,分别被译成多种文字。2009年《七年》问世,相继获得阿雷曼文学奖、博登湖文学奖。2013年出版第五部长篇小说《黑夜即白天》,同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2014年,施塔姆荣获荷尔德林文学奖。
除了长篇小说,施塔姆也是一名成功的短篇小说家,出版有《薄冰》(1999)、《弃园》(2003)、《塞尔吕肯》(2012)等短篇小说集。
施塔姆目前居住在瑞士温特图尔。
彼得.施塔姆(1963年1月18日-),瑞士作家 有一句话叫“遇事看人”,其实小说也一样,全靠情节来支撑,毕竟在书价越来越贵的今天,我们更愿意为一本精彩的故事来买单,对吧? 而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却让我心甘情愿为他的流水账买单,并且第一时间送出五星好评。 这个人就是瑞...
评分《期待》写一个孤独的甚至有点老好人的老女人独自生活着,这个女人怀疑楼上搬走的住户有小偷然后独自一人上楼去查看,看到这里想起一句话说,孤独的人连鬼都不怕。在楼上她碰到新搬来的年轻男孩。两个人大概都是寂寞的人有意无意地就靠近了。接着女人对这男孩产生出无限的幻想...
评分彼得.施塔姆(1963年1月18日-),瑞士作家 有一句话叫“遇事看人”,其实小说也一样,全靠情节来支撑,毕竟在书价越来越贵的今天,我们更愿意为一本精彩的故事来买单,对吧? 而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却让我心甘情愿为他的流水账买单,并且第一时间送出五星好评。 这个人就是瑞...
评分彼得.施塔姆(1963年1月18日-),瑞士作家 有一句话叫“遇事看人”,其实小说也一样,全靠情节来支撑,毕竟在书价越来越贵的今天,我们更愿意为一本精彩的故事来买单,对吧? 而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却让我心甘情愿为他的流水账买单,并且第一时间送出五星好评。 这个人就是瑞...
评分目前来说,是已出的短经典系列排名第一的作品。
评分第一次看到男性作家把女性视角把握的这么好,第一篇有些像莉迪亚·戴维斯,倒数第二篇像《小城畸人》,有几篇稍微单薄了一些……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短篇小说中是否真的需要时代、地理、语言和社会文化作为背景?除去这些景观式的新鲜之外,人性真是太雷同了……
评分普通人的生存窘境,见微知著,仿佛一场梦境分析。施塔姆对笔下人物的心理把握很成熟,也深知如何调动读者情绪。由故事写心理的方式,很奇特。对于每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取决于读者个人的遭遇和同理心。例如《期待》《三姊妹》《诊断书》和《受伤》四篇尤其能引起我的共鸣。阅读的乐趣或许的确在于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的体验吧。
评分短篇超越了长篇
评分旅途中断断续续读完,那些日常情绪的细微碎裂难以察觉,懂心理学的人写出来的文字真的是渗入肌肤甚至渗入毛细血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