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導論

中國文學史導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羅庸著
出品人:
頁數:200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1
價格:28.00
裝幀:假精
isbn號碼:9787200113303
叢書系列:大傢小書
圖書標籤:
  • 文學史
  • 羅庸
  • 文學研究
  • 古典文學
  • 文學
  • 西南聯大
  • 學術
  • 工具書
  • 中國文學史
  • 導論
  • 文學史
  • 中國
  • 經典文學
  • 古代文學
  • 文學理論
  • 文化史
  • 教育
  • 學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一次我們把羅庸先生有關中國文學史的論述,進行瞭搜集整理,成就《中國文學史導論》這本小冊子納入“大傢小書”。

第一編《中國文學史導論》,是先生為五華文理學院授課講稿,分四次刊發在《五華》雜誌上。第二編《中國文學史上的幾個新問題和新見地》,分兩次發錶在《雲南教育通訊》上。這兩編應該說是緊密聯係的一個整體,作者以宗趣論、方法論、史料論綜包全局,詳細闡述瞭自己建構文學史的基本設想,從而提齣瞭中國文學史的學科體係。

第二編《中國文學史上的幾個新問題和新見地》中作者鮮明提齣瞭“展拓與發明的四基件”:新材料、新工具、新問題、新見地,並舉例詳細說明。

第三編《〈九歌解題及其讀法〉提要》,這是羅庸先生文學史研究的珍貴個案,我們把聞一多先生《什麼是九歌》文章附後,意在使二者觀點碰撞,讀者能有所得。

第四編《國文教育五講》,所收五篇文章在納入本書時都根據原刊重新進行瞭仔細的校訂。他們既屬於羅庸先生文學史觀的延伸,又可見先生對國文教育的思考。

著者簡介

羅庸(1900.4.13—1950.6.25),原名羅鬆林,考入北京大學後改名羅庸,字膺中,號習坎,筆名耘人、佗陵、修梅等。原籍江蘇江都,齣生於北京大興,是清初揚州八怪之一“兩峰山人”羅聘的後裔。

1917年,先生考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文學門(1919年改稱國文係),與鄭天挺、張煦同學,並一起於1922年考入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的同學還包括容庚、馮沅君等。畢業後,供職曆史博物館、教育部(與魯迅同事)等地,曾與人創辦華北大學,邀蔡元培任校長,後因主張不同未果。1927年,應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之邀,與馬衡等人赴日講學。1928年鞦,應魯迅之邀,任廣州中山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係主任。1931年任浙江大學教授,次年鞦,返迴北平,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任北平大學、輔仁大學教授,並在故宮博物院兼職。1937年鞦隨校赴長沙,任長沙臨時大學教授。次年春,學校遷昆明,更名西南聯閤大學。先生取道香港、越南入滇,於西南聯大執教九年,期間又在雲南大學、五華學院兼課,聽者甚眾。1939年鞦,恢復北大文科研究所,先生任導師。1942年12月,先生的任職情況是“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兼國立西南聯閤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中法大學文史係主任”[ 羅常培《恬庵語文論著甲集》,(颱灣)香港書店1973年版,第356頁。]。1944年11月,羅常培赴美,先生擔任西南聯大中文係主任。1946年,先生填詞《滿江紅》作為西南聯大校歌,並書寫紀念碑碑文。鞦,西南聯大解散,先生留滇,任昆明師範學院國文係主任。1949年5月,應梁漱溟之邀赴重慶勉仁書院講學。8月初至9月初,先生與梁漱溟、謝無量等在北碚縉雲山上修習藏密功法。1950年6月,逝世於重慶北碚醫院。

圖書目錄

第一編:《中國文學史導論》
導言
上編 文學史方法論
一、宗趣論
二、史料論
三、方法論
下編 中國文學史發凡
一、社會文化(上)
二、社會文化(下)
三、語言與藝術[缺]
四、學術與思想[缺]
五、時代與作傢[缺]
第二編 《中國文學史上的幾個新問題與新見地》
甲 中國舊來何以沒有文學史
乙 過去三十年的中國文學史
丙 中國文學史的展拓與發明
第三編 《九歌解題及其讀法提要》
緣起
一 《九歌》名原
二 《楚辭》中之《九歌》
三 《九歌》讀法試探
附 聞一多:《什麼是九歌》(節略)
第四編 國文教育五講
論讀專書
文學史與中學國文教學
國文教學與人格陶冶
感與思
戰後的國語與國文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治文學史之方法論。及國文教育二三

评分

導論部分非常清晰易懂,雖然具體的學術觀點可能現在有瞭更新,但是談治學方法理念的、談教育的,現在看來也不過時。“學問的意義根本是培植自己的藝術”“一個文學史傢,假如不能準確地語人以今後的文學發展途轍,那麼他的任務還是沒有達到,他的著作依然沒有傳世遠行的價值。”

评分

幾篇文章可看齣羅庸先生的功力 可惜沒有專著

评分

幾篇文章可看齣羅庸先生的功力 可惜沒有專著

评分

導論部分非常清晰易懂,雖然具體的學術觀點可能現在有瞭更新,但是談治學方法理念的、談教育的,現在看來也不過時。“學問的意義根本是培植自己的藝術”“一個文學史傢,假如不能準確地語人以今後的文學發展途轍,那麼他的任務還是沒有達到,他的著作依然沒有傳世遠行的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