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自述:儿童文学的本质

“三十”自述:儿童文学的本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朱自强
出品人:
页数:431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6813315
丛书系列:朱自强学术文集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理论
  • 儿童文学
  • 本质
  • 自述
  • 成长
  • 教育
  • 情感
  • 真实
  • 叙述
  • 原创
  • 童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卷中的长文《“三十”自述——兼及体验的当代儿童文学学术研究》是作者专门为学术文集撰写的自序。该文既是对个人学术研究的总结、回顾,同时兼及作者所体验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学术史。

作者对《儿童文学的本质》(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作了全新增订,在“绪论”中,增补了“儿童文学本质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儿童本位论与儿童的‘再发现’”两节文字。

作者简介

朱自强

学者、翻译家、作家。文学博士。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大阪教育大学访问学者,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台湾台东大学兼职教授,香港教育学院访问教授。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领域为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研究。出版儿童文学理论、史论、批评以及语文教育、儿童教育方面的个人学术著作十多种。其中语文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与人合著《小学语文教材七人谈》,编著《小学生儿童文学读本》(12卷)等语文读本。

在创作方面,与左伟合作出版的《属鼠蓝和属鼠灰》(四册)获泰山文艺奖,与朱成梁合作出版图画书《老糖夫妇去旅行》、《会说话的手》;翻译出版学术对谈《绘本之力》以及日本儿童文学名著十余种、绘本数十种。

目录信息

《“三十”自述——兼及体验的当代儿童文学学术史》
一、1982年—2012年:学术成长的历程
1.1986年—1990年:对中国儿童文学传统的批判与被批判
2.1990年—1993年:对“新潮”儿童文学的批判与被批判
3.1994年—1997年:《儿童文学的本质》——建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
4.2000年:《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重写”的文学史
5.2006年—2009年:“仍旧专注于国内儿童文学纵深面研究”
6.2009年:《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学科基础理论建设
7.2010年至今:儿童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一体化研究
8.1988年至今:图画书——我的儿童文学观的启蒙恩物
9.2002年至今:“童年生态”研究
10.1999年至今:走向实践性——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研究
二、未来:一个现代性实践者的学术反思
《儿童文学的本质》
绪论 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一、儿童文学本质论的意义
二、儿童文学本质论的方法
三、儿童文学本质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四、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五、儿童本位论与儿童的“再发现”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一、天使?抑或恶魔:人性论概观
1.性善论
2.性恶论
3.性有善有恶论
4.性无善无恶论
二、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1.信任儿童本性: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2.人性观检验:《蝇王》、《麦田里的守望者》比较论
3.儿童文学的使命:“给这个世界再次带来信仰和希望”
第二章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一、”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文学的发现
二、传统基督教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三、卢梭主义与儿童文学
四、浪漫派儿童观、童心主义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五、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第三章 童年人生的珍贵价值
一、儿童生命的内含价值
二、为了童年自身而存在的童年
三、功利主义儿童文学批判
第四章 儿童·成人:人生的两极
一、两极区分的意义
二、儿童:独特文化的拥有者
1.儿童独特的存在感觉
2.儿童独特的价值观
3.儿童独特的人生态度
三、儿童文学:立于儿童的生命空间
1.寻找儿童文学的暗语
2.儿童文学中的儿童存在
3.儿童文学作家:儿童的“同案犯”
第五章 感性的儿童与感性的儿童文学
一、感性、理性与人的发展
二、艺术在本质上是感性的
三、感性的儿童与感性的儿童文学
1.感性化的儿童
2.感性的儿童文学
第六章 动态成长的儿童与儿童文学
一、成长的必然性
二、成长的意味
三、与生活搏斗的儿童
四、与现实适应的儿童
五、自我发现:成长中的“哥白尼革命”
六、性意识觉醒:成长中的“成年仪式”
第七章 纯粹的审美能力与纯粹的艺术
一、儿童的审美能力评价
1.对疑问的疑问
2.儿童期是文学期
3.纯粹的审美能力论证
二、儿童文学:纯粹的艺术
1.对疑问的疑问
2.“大狗”叫,“小狗”也叫
3.倾听“小狗”的声音
4.自然、朴素:儿童文学的艺术品格
第八章 儿童文学作家“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一、作家对儿童文学的精神需求
二、成熟的”儿童”: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1.成熟的“儿童”
2.成熟的“儿童”
三、作家·儿童:秘密结盟的“团伙”后记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997年版后记
2010年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据(作者)说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性研究儿童文学本质的书,一点也不枯燥,对外行人相当友好,看不出来是上世纪写的书了。 书中对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批评让人感到新鲜,尤其是《蝇王》。 我特别喜欢他反驳同行的那一节,怼得好狠,一连批了几十页。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严肃的学术讨论。

评分

据(作者)说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性研究儿童文学本质的书,一点也不枯燥,对外行人相当友好,看不出来是上世纪写的书了。 书中对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批评让人感到新鲜,尤其是《蝇王》。 我特别喜欢他反驳同行的那一节,怼得好狠,一连批了几十页。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严肃的学术讨论。

评分

据(作者)说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性研究儿童文学本质的书,一点也不枯燥,对外行人相当友好,看不出来是上世纪写的书了。 书中对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批评让人感到新鲜,尤其是《蝇王》。 我特别喜欢他反驳同行的那一节,怼得好狠,一连批了几十页。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严肃的学术讨论。

评分

据(作者)说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性研究儿童文学本质的书,一点也不枯燥,对外行人相当友好,看不出来是上世纪写的书了。 书中对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批评让人感到新鲜,尤其是《蝇王》。 我特别喜欢他反驳同行的那一节,怼得好狠,一连批了几十页。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严肃的学术讨论。

评分

据(作者)说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性研究儿童文学本质的书,一点也不枯燥,对外行人相当友好,看不出来是上世纪写的书了。 书中对于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批评让人感到新鲜,尤其是《蝇王》。 我特别喜欢他反驳同行的那一节,怼得好狠,一连批了几十页。当然,我相信这只是严肃的学术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